独具热带滨海风光的老牌旅游城市三亚,跳出观光赏景的传统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不断拓宽游玩空间边界,以更丰富的旅游产品供给、更优质的旅游市场服务,日益成为国内外游客向往的度假胜地。与此同时,三亚以科技创新驱动引领城市高质量发展,从旅游城市过渡到旅游科创并举的现代化滨海城市,自贸港科创高地和国际旅游胜地的功能建设显著提升,三亚崖州湾科技城开发建设5年来累计招引企业破万家,加快迈向千亿级产业园区。新动能、新业态、新质生产力为三亚发展提质升级注入不竭的澎湃动力。
便利、多元、舒适 高质量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热带气候、阳光沙滩、雨林奇观是三亚的金字招牌。2024年,三亚接待游客3400万人次,同比增长4%;接待入境过夜游客72.7万人次,同比增长145%,入境游客总花费5.6亿美元,同比增长322%。三亚国际邮轮访问港旅客出入境吞吐量首次跃居全国首位,三亚市登记游艇总量位居全国第二。
大东海海滩上躺满“老外”,让人仿佛置身异域;海面上,水上飞人、动感飞艇等新型项目更受“老外”青睐。韩国游客朴宇哲一家四口,在大东海离海最近的酒店租了一个月的房间。“我们准备在三亚过春节,感受中国不一样的热闹喜庆年味。”朴宇哲说,现在有直飞航班很方便,可以来这里体验跳伞、潜水、高尔夫等丰富的活动。
三亚市体育旅游协会会长冯超介绍,目前大东海滨海水运动乐园正全力打造“全国首个潜水主题公园”,提升海洋旅游服务品质,把大东海建设成为“三亚潜水之城会客厅”,带给全球游客更多样化、全方位的玩海体验。
截至2024年12月,三亚已开通29条境外航线,覆盖包括首尔、新加坡、莫斯科、大阪和塔什干等21个主要国际航点,极大提升了三亚作为国际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和吸引力。
“外国游客纷至沓来,得益于宽松的入境免签政策和日益增多的国际航线。”三亚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局长黄兴表示,全面放宽优化过境免签政策,并新增三亚凤凰国际机场口岸为过境免签人员出入境口岸后,与海南59国人员入境免签等政策相互协调、梯次互补,形成叠加效应,增强了三亚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韩国、蒙古国和越南等成为新兴的主要客源国。境外演艺人员、观演旅客等与三亚的交流交往更加便利,助力三亚打造国际旅游胜地。
走进三亚市中医院,诊室里有许多金发碧眼的“洋面孔”。“经过两次针刀治疗后,身体局部疼痛等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俄罗斯游客安德烈·尤里耶维奇已经是第三次专程来体验中医药诊疗,他觉得中医针灸见效快、效果好,推荐了很多家人朋友到三亚康养度假。
三亚市中医院副院长袁爱林表示,医院设立专门特色诊疗部,配设翻译人员为外国游客提供问诊服务。目前,已有超过10万名境外游客借旅游便利在三亚感受到了中医药维护健康的魅力。
近年来,三亚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丰富多彩的人文资源,不断丰富“度滨海假、游主题园、逛免税店、听演唱会、玩音乐节、看品牌展、探首发秀、拍婚纱照”的全季、全时、全域、全龄、全温、全息旅游消费场景,塑造世界级旅游消费力。
为满足国内外游客多元化需求,三亚不断提升旅游服务品质,优化旅游体验。从语言沟通、文化理解到服务细节等方面入手,全方位提升国际化服务水平,让游客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引才、创新、突破 高标准建设自贸港科创高地
古郡焕新续繁华,科技创新逐梦飞。三亚崖州区是海南历史最悠久的城郡之一,先秦时设置象郡,崖州古城、崖城学宫、新石器遗址等古建、文物汇聚。如今,在这片三亚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地区崛起崖州湾科技城,搭建深海科技创新、南繁科研育种、热带农业科技创新和全球种质资源中转等四大平台,重点承接新兴产业,成为三亚培育产业转型新业态,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打造自由贸易港新标杆的重要增长极。
走进崖州湾科技城,充满“后现代感”的实验室里机械臂自动抓取试验样品,产学研一体化中心里,科研人员一派忙碌景象。目前,崖州湾科技城集聚了众多高水平科研机构和企业,截至2024年12月,40个省部级以上科创平台落地,其中国家级平台5个;院士创新平台10个(工作站8个、创新中心2个),博士后平台15个(科研工作站7个,创新实践基地8个),初步形成以国家级科创平台为中心、优质科研资源和多元创新主体加速集聚的高质量发展新布局。
经过60多年发展,每年来自全国29个省份的700多家科研单位和企业、近7000名科研人员到海南(主要是三亚)开展南繁工作。我国近70%的农作物品种都经过南繁加代繁育。同时,南海海域是中国面积最大、水域最深的海区,深海海域相对封闭,是全国唯一具备深海科研条件的海域。三亚还是进入南海的桥头堡,三亚南山港已打造成为“以科考为主、货运为补”的综合性特色港区,为深海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已累计引进各类高层次人才3368人。”崖州湾科技城管理局副局长李丕学介绍,已设立院士创新平台10个、全职引进“两院”院士6名;建设博士后科研平台15个,招收博士后人才300余人。先后启动26个科研平台项目建设,汇聚21家科研院所和19个高校分支机构,落地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科创平台和省部级科创平台,科研基础不断提升。
崖州湾科技城全力构建科研机构、高校、高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的研学产金“四合一”科技创新模式。目前中国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40余家科研机构和中国种子集团、隆平高科等龙头企业加速集聚,形成了良好的产学研合作生态。
“2024年,崖州区研发经费投入高达31亿元,同比增长24%;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9亿元,专利授权量占全市54.1%,高新技术企业增至177家。”三亚市崖州区区长童立艳表示,深海科技产业协会及无人装备产业联盟的成立,推动了海洋高端装备制造发展。
三亚市市长陈希表示,自贸港科创高地的功能建设显著提升,三亚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综合实验室等科研项目加快建设,国家耐盐碱水稻技术创新中心总部核心科研基地等重大科研平台建成投用。引进一批种业产业链企业,集聚各类种业CRO服务主体70余家。深海科技产业加速集聚,三亚海洋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国家海洋综合试验场、海南省海洋灾害综合防治能力建设项目完工。深远海多功能科学考察船“探索三号”在三亚入列。深海潜水器、水下机器人等关键设备和部件逐步实现本地化投产。
开放、改革、活力 引领“两地建设”成形起势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三亚以政策制度保障为基础,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围绕打造“旅游胜地”“科创高地”,在政策服务、资金保障、涉企服务提升、政务服务优化、行政审批提速、社会信用体系发展等多个方面,努力提高经营主体满意度,为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三亚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季端荣表示,改革科技创新立项政策制度,投入专项资金支持科技专项。联合省科技厅设立海南省科技计划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联合项目,立项支持198项,获省财政资助4000万元。自主设立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菁英人才”科技专项,累计立项支持272项,项目总经费1.27亿元。
同时,积极探索财政资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印发《三亚崖州湾科技城推进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案(试行)》,征集32项园区优质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已有12个优质项目通过专家评审。深化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组织园区机构参加省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试点改革;不断壮大科技服务人才队伍,对崖州湾科技城入驻单位进行自费参加培训的技术经纪人给予50%学费补贴。
人才聚则产业兴。“率先开展外国人来三亚工作许可实施单向认可措施,多点发力为外籍人才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三亚市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牛晶晶表示,截至目前,持三亚市有效工作许可证的外籍人才已有686人。组织实施《外国人在海南工作指导目录(2024年)》,对聘用在目录范围内岗位的外国人不受限制,为各企业单位引才引智提供便利优惠政策。
“60岁持外国绿卡人士创办最前沿的生物育种公司,敢不敢投入资金支持?科技城敢!”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生物)创始人语带哽咽,“正是科技城的魄力和胆识,让靠千万借款起步的企业度过了最艰难的创业期,如今融资估值超过40亿元。”
在崖州湾科技城的全方位支持下,隆平生物“长大”了,如今掌握2个生物安全证书和93项国内外授权发明专利,在园区兴建的研发大楼也顺利封顶,全国布局的7家子公司,有4家放在了科技城。
风劲正扬帆。在近日举行的三亚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上,陈希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坚定不移培育新质生产力,在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奋力争先,前瞻部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三亚特色和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高水平建设国际旅游胜地和自贸港科创高地,为将海南打造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和引领我国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作出三亚贡献。(记者赵颖全 严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