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哪吒”最近遇到了一些磕磕绊绊。部分细心的网友在观看《哪吒2》时发现,电影字幕中存在部分错别字,比如“休养几日”被打成“修养几日”,“魂飞魄散”被误用为“魂飞破散”等。一些观众认为,电影质量足够优秀,瑕不掩瑜,没必要吹毛求疵;更多观众则表示,作为一款公共文化精品,需要精益求精,避免对观众产生不良影响。
写出错别字是客观事实,应该反思并改正。现在想来,可能是语音转字幕的过程中出现失误,也可能是后期校对存在马虎。网友们反复观看,就细节争论不休,也变相反映出期待确实很高,希望它不仅在票房数据上“力压群雄”,更要在内容质量上竖起“新标杆”。最近《哪吒2》乘风出海赢得好评,《哪吒3》被分析猜测、被网友“催更”,其文化属性在无形之中被不断强调,这对年轻的导演和剧组而言,是动力也是压力。
如何看待网友口中的“瑕不掩瑜”?电影中哪吒的成长经历或许能给我们很多启示:他生来便是“魔丸”,身上有着太多的瑕疵和顽劣,但这并不妨碍他有一颗敢于担当的心;父母也了解他的缺陷,将他托付给太乙真人照料管教,但却从未讨厌这个孩子,而是拼尽全力保护他。在看待《哪吒2》这部电影时,许多观众朋友有着类似的心情——像是在看待自己的孩子,千叮咛、万嘱咐,嘴上的管教没停过,其实是希望他能弥补身上的不足,成为更好的自己;而在亲戚朋友面前,被陌生人问起来,则总希望多夸几句好话,甚至担心外人的评价伤了“吒儿”的心。
更进一步来看,哪吒其实是近年来中国动画中少见的“缺陷美”主角,是“成长型”的榜样。在陈塘关遇到危险时,哪吒挺身而出,各路百姓含泪相送,曾经的“伏魔帮”也变成了“哪吒帮”;但当陈塘关的百姓展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时,他也能听得出真心话和违心话,从未给自己邀功贴金,只是希望父母“再陪他踢一次毽子”。哪吒具备反叛精神,却也在不断变得理性成熟,作为观众,我们也理当如此,一切的褒扬或是批评都应基于事实,为“吒儿”留下反思和成长的空间。
《哪吒2》创造了中国影史乃至世界动画电影历史的新纪录,被给予了从未有过的赞誉和期待,越是被捧上高台,越要警惕“飘飘然”。所幸,制片方并未忘记初心,在电影上映后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回馈观众和下一步的海外推广上。如今借错别字之争为制片方和导演组敲一敲警钟,让粉丝群体和舆论声音冷静冷静,并不是一件坏事。我们期待“小哪吒”认真倾听批评的声音,及时回应舆论的质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用更优秀的作品回馈观众的喜爱。(默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