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香港7月18日电 题:香港“乒乓孖宝”的奥运情缘
新华社记者陆敏 颜昊
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香港队乒乓球选手李静、高礼泽荣获男子双打比赛银牌,这是香港回归祖国后获得的第一块奥运奖牌,香港特区区旗第一次在奥运领奖台上升起。
17年后的7月,东京奥运会即将拉开战幕。香港体育学院内,身为香港女子乒乓球队教练的李静正挥汗如雨,率队紧张备战。而作为香港青少年队的教练,高礼泽也带领队员在此加紧训练。两位教练不时同场切磋,青少年队的小将们也常与女队对垒,互当陪练?!罢饬礁龆?,一个是主力军,一个是后备队,关系相当于一队和二队吧?!绷饺硕允?,哈哈一笑。
自20世纪90年代初配对为双打选手以来,这两位乒坛好搭档已配合近30年,被香港市民亲切地称为“乒乓孖宝”。
梦圆雅典
被香港市民亲切地称为“乒乓孖宝”的李静(左)、高礼泽接受记者采访(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
“我们可以说是从小就在一起,以前训练时住同一间宿舍,一同参加比赛,双打也是我们配对,如今在同一个球场练球、带队伍。”李静说。
20世纪90年代初两人在广东队相识,先后从省队打到国家队,退役后一起南下香港,并一同加入香港队,2012年前后分别转行当上了教练。数十年相交,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分。
李静和高礼泽,性格一个动一个静,打球一个右手一个左手,球风一个彪悍一个严谨。两人同为广东人,语言、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方面都比较一致。
各种天然条件让两位运动员颇具拍档优势。1994年开始,当时同为中国国家队队员的两人在教练的安排下开始配对,其后有分有合,但长期配合带来的高度默契,让他们逐步成为赛场绝配。
“无论直板还是横板打法,我跟高礼泽都非常合拍,就像弹钢琴的左右手,和谐、流畅。”李静比划着双手说。
2004年,李静和高礼泽征战雅典奥运会。“在男双半决赛中我们2:0领先时,被裁判接连判了两个罚球,我紧张了。这时候高礼泽撂过来一句话,他说没关系,静哥,(这个球)只要挺过去,剩下的球我来打?!惫丶笨痰墓丶痪浠埃蟠蠡航饬死罹驳那樾?,“之后,我整个状态又回升了”。
“当时我们俩已有超过10年的配合了,这一优势是其他选手无法比拟的?!备呃裨笏?。
在雄壮的国歌声中,他们和中国队的伙伴一同站在奥运领奖台上,看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与香港特区区旗一起冉冉升起。这一刻,他们欣慰梦想成真。
“一国两制”的优势
被香港市民亲切地称为“乒乓孖宝”的李静(右)、高礼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合影(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
“国家队强手如林,竞争太激烈。我们当年也算高手,但不是最顶尖的,到了香港之后有了自己的一片天空。”李静说,“这当然得益于香港‘一国两制’的优势,做运动员时如此,做教练也是如此?!?/p>
加入香港队,他们基本以赛代练,一年中,大大小小的比赛有十几个,月月都在比赛,他们的水平也在实战中得到提高。
然而,当李静和高礼泽回到香港进行日常训练时,却常??嘤凇罢也坏蕉允帧?。有时练上两个月,对手都是对方同一人。练得太闷的时候,他俩就戴着面具打球,练完一场再换个面具。
他们想到了回“娘家”练球?!笆《?、国家队都练过,我们是从那里‘学艺’出来的,大家都是师兄弟,很有感情?!备呃裨笏怠R槐吖时热嫡交岫?,另一边又可以回内地跟高手切磋,他们的技术始终在国际上保持领先。他们越战越勇,直到双双站上了雅典奥运会的领奖台。
成为教练后,他们又带着各自的队伍回去练。接受采访时,李静刚刚带领香港女子乒乓球队从内地回港。“前后有两个月吧。国家队也好,省队也好,对我们香港队都非?;队<负趺磕晡颐嵌加谢岷凸乙欢佣右黄鹧盗?,或者到各省份去比赛切磋?!彼怠?/p>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国际大赛几乎停摆,到内地训练和比赛的机会尤为宝贵。威海的奥运热身赛,中国乒协特地邀请香港队参加?!按笕鼻?,跟这些顶级选手一起备战,对我们各方面的提升都非常有帮助,收获很大!”李静说。
传承国球文化
7月17日,中国香港体育协会暨奥林匹克委员会会长霍震霆(中)、中国香港代表团团长贝钧奇(右七)与中国香港乒乓球队教练及运动员合影。当日,中国香港代表团从香港国际机场出发参加东京奥运会。据悉,中国香港代表团将有46名运动员参加东京奥运会38个小项的争夺。新华社记者卢炳辉摄
雅典奥运会上李静和高礼泽勇夺男双银牌,给“非典”后一度黯淡的香港社会氛围带来一抹亮色。有香港媒体统计当年“十大港人最开心事件”,“乒乓孖宝”获奖牌名列第一。
体育运动带来正能量,而作为“国球”的乒乓球,在香港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肮庠谙愀燮古易芑嶙⒉岬脑硕本陀?000多人,整体普及度高,政府、民间、学校和企业多方参与,乒乓球运动氛围比较浓厚?!备呃裨蟾嫠呒钦?,很多乒乓球练习场一到周末都是满场,根本订不上。
从2013年开始正式担任女队教练至今,李静亲身感受到乒乓球运动在香港不断发展壮大。他带的女队球员从当初的七八个发展到目前的20个,而且基本都是本地人。这次共有四名队员出征东京,“能参加奥运就是胜利”。
从当初拿银牌在香港引发乒乓球热,到如今转行当教练,一路走来,李静和高礼泽始终致力于传承国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