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湘科院士(右二)带领团队进行核心关键技术攻关(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刘于蓝 摄)
新华社长沙10月17日电 题:让五星红旗飘扬在世界“超算”之巅——记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院长廖湘科
新华社记者黄明
“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痹缆词樵旱恼飧倍粤?,形容廖湘科和他的团队颇为贴切。
廖湘科,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2010年以来,他带领团队创下中国“天河”超级计算机先后7次问鼎世界冠军的纪录,标志着我国超级计算机研制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银河”事业“掌门人”
?。保梗叮衬瓿錾诤狭霸吹牧蜗婵疲保杆昴悄瓿晌匚ㄒ灰幻忌锨寤笱У难?。
攻读计算机专业的廖湘科,深知彼时国家与世界的“差距”:当1977年新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通用计算机问世时,国外早已研制出亿次巨型机……
?。保梗罚改?,为改变落后挨打局面,“中国不能没有巨型机”的国家战略提上日程。5年后,我国首台亿次巨型机“银河Ⅰ”在国防科大研制成功,使我国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能够独立设计和制造巨型机的国家。
消息一出,举国欢腾。廖湘科和同学相约南下长沙一睹“银河Ⅰ”的风采。正是此行,让廖湘科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作为国家战略的中国巨型机事业紧紧连在了一起——
他本科毕业后选择到国防科大攻读研究生;之后,从上世纪90年代初研制“银河Ⅱ”起,他参与了历代“银河”高性能计算机的全部研制过程。
“能力很强!”这是同事们对廖湘科的一致评价。计算机学院教授张民选回忆说,一次“银河Ⅲ”调机时,发现一个硬件设计缺陷影响到整个系统的运行,在无法替换硬件的条件下,廖湘科竟带领软件队伍,用“打补丁”的方法避免了这一缺陷。
他勤于钻研,同事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第一时间找“廖师傅”;对于数十年一成不变的加班、熬夜,在他嘴里也只是一句轻描淡写的“我查程序就像玩游戏一样,是会上瘾的”……
或许,科研之道便在于专注和创新。从普通的程序员起步,廖湘科成长为今天“银河”事业的“掌门人”。
从自主可控技术的突破到“天河”摘冠
在长期技术积累中,廖湘科愈发感受到:操作系统作为整个计算机生态系统的核心和基石,核心技术长期被国外垄断,必然导致我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受制于人。
“核心关键技术是买不来的”,这是新中国每一代科研人员的切肤之痛。
从2002年起,廖湘科带领团队历时十多年持续攻关,研制出国内安全等级最高的麒麟操作系统,打破国外B级以上安全操作系统技术的严格封锁,成为我军唯一选型的军用通用操作系统。
当然,改变我国IT产业受制于人的局面,仅靠一两项核心技术的突破远远不够,必须建立起自主可控的信息产业体系。循着这样的思路,廖湘科团队紧贴国家重大战略和强军事业对科技创新的迫切需求,在高性能计算和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核心关键技术领域不断实现新突破:
——2009年10月,中国首创采用“CPU+GPU异构融合体系”的“天河一号”研制成功,以亚洲第一、世界第五的运算速度创下我国计算机的最好世界排名;
——2010年11月,“天河一号”升级系统第一次让中国有了全球最快的计算机,并引领“CPU+GPU异构融合体系”成为国际主流;
——2013年6月起,“天河二号”连续6次蝉联世界超级计算机冠军,其应用也从“天河一号”的科学计算拓展至大数据处理、信息服务等多个领域;
——2017年以来,在国内超算领域率先完成国产核心芯片自主化替代,积极推动“E级计算机关键技术验证系统”项目和国家军队信息系统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
使命如磐抢先布局前沿领域
把组织建到科研一线、把骨干配到核心岗位、把教育做到攻坚关键期,是多年来计算机学院党委的一贯做法?!白魑旱澄笔榧牵蜗婵粕硖辶π?,带出了一支党性意识强、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全面过硬团队?!奔扑慊г赫?、党委书记夏志和说。
的确,世界高科技的竞技场上,肩负国家使命的国防科研人员唯有只争朝夕?!按印印健旌印?,30年的经验告诉我们,没有‘歇口气’的时间?!绷蜗婵扑?。
廖湘科在谋划工作中始终紧贴党和国家战略急需,抢先布局自主可控信息系统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当前,面对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发展,廖湘科已带领团队开启量子计算、智能计算等最前沿的前瞻性基础性研究。
此外,对于超级计算机而言,比运算速度更重要的是应用。依然得益于廖湘科的抢先布局,目前,“天河一号”“天河二号”作为中心主机先后部署于天津、长沙、广州超算中心,已为国内外1000多家用户提供高性能计算和云计算服务。
在廖湘科的带领下,近年来国防科大计算机学院产生了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团队。廖湘科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部委级科技进步一等奖8项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