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16日电(记者骆飞)“国家相册 致敬历史——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典藏展”日前在北京首都博物馆落下帷幕。自9月30日推出以来,该展览吸引了22.7万人次到现场参观。
展览闭幕前夕,记者在展厅看到,慕名而来观展的人络绎不绝。在一张新华社记者顾德华1978年拍摄的“清华大学77级大学生在听课”的图片前,观众徐红显得特别激动?!拔沂牵保梗罚改昕冀笱У?,是改革开放后第一代大学生,这张照片记录着我们的青春?!毙旌斓陌似灯档阃罚⒉钩涞溃骸罢掌艽?,看这些学生的衣着和上大课的场景,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
百年国史浓缩在一幅幅经典照片中,让走进展馆的人们仿佛亲自翻开了一本“国家相册”。据了解,这是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首次向公众展出照片,呈现了我们党领导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历程。据不完全统计,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在这里举办了多场党支部活动,在历史影像中找寻“初心”。
展览现场设置了专门区域,轮播《国家相册》微纪录片。这是新华社2016年基于中国照片档案馆馆藏创办的栏目,目前已播出100集,累计观看量超过21亿次。记者在现场看到,11岁的李宇凡坐在屏幕前看了约1个小时。“这里绝大多数照片都比我年龄大,里面讲述了很多精彩故事,我都没听说过,特别有意思?!崩钣罘菜担欢ɑ岚炎约旱氖栈穹窒砀?。
首都博物馆工作人员说,“国家相册 致敬历史”典藏展在展览淡季“逆势火爆”,很多观众来了好几次。翻开展览留言簿,很多留言令人感动,“照片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峥嵘岁月的见证,泪目”“愉悦,振奋,时而深思,时而大笑”“我们需要这样带有历史厚重感的艺术”。
“这个展览吸引了大量观众,特别是很多孩子?!笔锥疾┪锕莸澄榧前捉芩担约阂泊永纯戳苏估?,“他在这里看到了他的爷爷、他的父亲,曾经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生活,从中不仅能感知历史,更懂得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p>
展览期间,新华社《国家相册》微纪录片栏目组还与北京市心目助残基金会、北京市红丹丹视障文化服务中心联合启动了“《国家相册》视觉讲述公益项目”,将《国家相册》微纪录片配置视觉讲述辅助音轨,无偿向视觉障碍人士提供,帮助他们“听到”影像。
“《国家相册》是一部极为珍贵的历史资料宝库,非常适合向全国盲校推广,帮助视障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北本┦行哪恐谢鸹崦厥槌ぶO嗨怠?/p>
展览闭幕前夕,不少人表达了不舍与期望?!澳芨显诒漳磺安喂酃蚁嗖?,很幸运了。只可惜得到消息晚了点,还没看够?!毙旌焖担行恍禄缒芡瞥稣饷春玫恼估?,希望今后还能继续举办。
据策展团队介绍,新华社中国照片档案馆典藏展线上全景展览将于近期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