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澳门3月21日电(记者郭鑫)“为什么你看到佛像会很舒服、很宁静?可能是佛像足够大,让人产生恭敬的感觉。但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佛像也能做出这种效果,就很不简单了?!?/p>
曾德衡手中托着一尊巴掌大的木雕佛首,其由一整块柚木雕成。佛首宝相沉静庄严,肉髻螺发细致逼真,便是外行人也会由衷地赞叹其精湛雕工。
年逾七旬的曾德衡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雕—神像雕刻”的传承人,这门技艺在他的“曾木匠”家族已传递三代,老店有上百年历史。
学艺宁波改良技法
澳门的神像雕刻起源于渔民和民间的宗教信仰,从简单质朴的木偶到今天的大型佛像,这门古老技艺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既有初期的摸索和探求,也有现代的吸收、改良和创新。
曾德衡的祖父和父亲,做的都是比较小的木雕,刻画的大多是渔民信仰和家仙偶像,他家的老店就位于靠近渔船泊位的内港新埗头街,这里当年聚集了十几家木雕店铺。
曾德衡接班时已是上世纪70年代,那时澳门经济比较低迷,但临近的香港因为修建大型寺院,对佛像的需求增多。曾德衡于是和弟弟前往内地木雕技艺最好的浙江宁波一带学习,吸收当地的先进工艺,对家族原有雕刻技法进行改良和创新。
“要找到工艺的源头,就要跑到宁波那边,”曾德衡说,“那个时候他们的工艺基本不外传,我们就到工艺品厂里学习,那些师傅慢慢老了,要退休了,我们就请他们来当顾问?!?/p>
内地的漆器工艺、贴金工艺都十分考究,曾德衡兄弟学来融入到家族的木雕技术中。比如贴金,贴几片很容易,但是假如贴一万片、两万片,保持统一的标准,就非常难了。
曾德衡介绍,手工雕刻佛像最难的是脸部,一个很小的佛首,也要分三部分完成,关键是要将鼻子、眼睛做得干净利落。因为信众每天要面对的是佛首,所以要做精做细,让信众感到庄严、舒服,这是很大的功德。
好的师傅是艺术家
如今神像雕刻已经大量使用机器磨具,只需最后人工收尾,但是店里依然提供全手工的木雕作品。
曾德衡向记者展示了一座高两米,佛像和底座各一米的木雕观音,完全由手工雕刻,虽然是半成品,但由薄如蝉翼的木莲花瓣拼接而成的底座、慈眉善目的面部表情,可谓巧夺天工。
“这座(观音像)工期最少要三年。”曾德衡说。
刚入门的小师傅只能先做些机器雕刻的收尾工作,做个一两年可以基本掌握,但全手工雕刻的技艺没有十年八年学不好。
“真正的好师傅不是训练出来的,他就是艺术家,十个人里找到一个就不简单了。”他说。
曾德衡说,木雕神像传承的要点在于规格、标准。社会上能够拿刀雕刻的人并不少,但是神像的比例、要求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最重要的是把这些规格弄清楚。比如神像的手为什么那么长,上庭、中庭、下庭的比例是什么样的,等等。为此,曾德衡把木雕神像的制作标准都总结出来,保存到澳门的档案馆里。
传承难题待解
曾德衡坦言,从前更多作为一门手艺的木雕神像,经过很多代人的改良,已经成为一种艺术品。因为纯手工雕刻太费工时,找到理想的传承人并不容易。
社会需求也在发生改变。从前,寺院里的老师父在有计划盖庙时就开始向他们订佛像,因为时间充裕,木材运来也不会马上做,要放上一两年等它的纤维自然收缩稳定之后再动手雕刻。而现在很多新建的寺庙等不及这样,人们的观念、想法不一样了,要求也跟着不同。
神像雕刻讲究慢工出细活,考验手艺人的心性和意志。曾德衡说,他们制成的最大的纯手工木雕佛像,重达30多吨,要分成几百块运到香港组装,必须保证接缝没有问题,不能出现丝毫的瑕疵。他们还曾经为香港一个新的寺院制作全套佛像,从购置木材到最后完工,差不多用了10年时间。
“整个过程这么长,有时候是做生意,有时候是人情。那位老法师照顾我们家好几代,所以我们就要尽量帮忙啊?!彼?。
曾德衡和他弟弟的孩子有段时间到店里来学习,但是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就离开了。曾德衡认为传承的事情就是这样,并没有强求。
他说,现在勉强培养一名技工不难,但是培养一个通才,真的需要天分,而且不能有功利心?!澳阌行巳ぷ鱿氯?,继承的机会才比较大。”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