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附近的生态修复区观光游玩(7月19日摄)。从前这里是大面积的废弃稀土矿山。目前除了恢复植被,当地还搭建了观景平台,修复区成为了周边游客观光休闲的好去处。?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新华社南昌9月21日电 题:从废弃矿山到生态“福地”——江西寻乌战荒记
新华社记者胡锦武、赖星、冯松龄
赣南大地春去秋来,绿意盎然依旧。
登上江西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一处观景台,放眼望去,湖泊清澈,连绵起伏的青山尽收眼底。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一片废弃的稀土矿区。
寻乌县稀土资源富集,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持续30多年的大规??桑贾碌钡匾帕粝麓竺婊姆掀⊥量笊?。
这是位于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附近的生态修复区,从前这里是大面积的废弃稀土矿山(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稀土开采最高峰之时,池浸、堆浸和原地浸矿等开采手段轮番上阵。“井要打到十几米深,才能喝到干净水,买菜要到2公里远的隔壁村买,连养的蜜蜂都长不大?!鄙霞状宕迕裰邮勒够匾渌?,许多村民不得不选择外出打工,远走他乡。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很关键。寻乌县痛定思痛,自2010年开始进行生态修复整治工作。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可谓是字字千钧,字字千金?!毖拔谙厣剿痔锖旄涸鹑诵痪锌?,为治理3个主要的废弃稀土矿片区,寻乌县已投入约9.55亿元。
这是位于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附近的生态修复区,从前这里是大面积的废弃稀土矿山(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为了恢复植被,2013年到2017年间,当地进行了大量尝试,但多以失败告终。遭遇一次次挫败后,谢军等人意识到,生态治理是系统工程,不能将山水分开治理。
为此,寻乌县成立山水林田湖办公室,把多个部门分开实施的项目,统一打包推进,探索出南方废弃稀土矿山治理山上山下、地上地下、流域上下的“三同治”模式。
他们又请来科研人员制定方案,选取了50余种植物进行种植??吹焦嗄旧⒀?,植被一天天多起来,谢军长舒一口气。
“废弃矿山植被覆盖率已达80%,我们有信心最终战胜这片荒山?!毙痪?。
这是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一景(7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经过多年治理,上甲村也重获新生。
村民谢青山说,小时候屋外就是青山绿水,所以父亲给他取名“青山”。但在1995年,因难忍当地生态破坏,他的父亲带着家人搬到县城居住。如今,老父亲又回到村里养老。
而谢青山申请到10多万元政府贴息贷款,也回村里种了30多亩油茶、承包了4亩鱼塘?!把阋荒昴苁杖?万元,油茶前年就开始挂果了,明年就到丰产期了,好日子近在眼前了?!便裤轿蠢?,喜笑颜开的谢青山不忘展示他前不久在微信朋友圈发的一段感言:“今天,这里治山理水,生态复绿,家乡面貌焕然一新!”
游客在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附近的生态修复区观光游玩(7月19日摄)。?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经过多年探索,寻乌县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治理的绿色发展道路,将昔日的“环境痛点”转化为今日的“生态亮点”和“产业焦点”,一些废弃的矿山变成工业园区,吸引大量企业入驻。
为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寻乌县利用矿区整治土地种植油茶、竹柏、百香果、猕猴桃等经济作物2600多亩,达到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的有机统一。
这是位于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附近的生态修复区(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生态好了,蜜源多了,钟世展又干回了养蜂的老本行。2017年,他收获蜂蜜1700余斤,当年就回了本,并且成功脱贫。现在,蜜蜂越养越多,效益越来越好。
“不吹牛地说,我现在过得是相当舒服?!敝邮勒垢钦咚懔艘槐适杖胝?,他在村里当护林员年收入1万元,所种的8亩百香果年收益6万余元,平日做泥水工一天能赚250元。
身处田园花海,一些游客通过抖音展示眼前的美景。昔日的废弃矿山,已然成为旅游“打卡地”,更成了当地村民脱贫奔小康的生态“福地”。
这是位于江西省寻乌县文峰乡上甲村附近的生态修复区。从前这里是大面积的废弃稀土矿山,目前除了恢复植被外,还成为了当地的光伏产业基地(7月19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 摄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