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11月21日电 题:告别千年苦寒 共圆小康梦想——新疆万里边境上的脱贫纪实
新华社记者曹志恒、于涛、周晔
2020年11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批准莎车县、叶城县等最后10个未脱贫县“摘帽”。至此,新疆32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历史性消除了绝对贫困。
占六分之一国土的新疆,是我国与周边国家接壤面积最大的省区,边境线长达5700多公里。
自古以来,边塞诗人笔下的西域边疆苍茫雄奇,苦寒悲切,读来令人动容。
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新疆坚持把边境地区作为重中之重,产业扶贫、易地搬迁、转移就业、自主创业……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
守边:生活巨变 情怀不变
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一处村庄新貌(6月1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初冬时节,帕米尔高原深处迎来第一场雪。四周环山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马尔洋乡皮勒村村委会大院,一周一次的升国旗仪式正在举行。国歌声响起,全村老少向国旗行注目礼。徐徐升起的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在高原蓝天映衬下格外鲜艳。
参加完升国旗仪式后,胡加·赛都克骑上专为护边员配备的摩托车,沿着穿村而过的柏油马路,很快消失在大山后面。路的一边是陡峭高山,另一边是奔腾的叶尔羌河。
“路通了,孩子们上学再也不用骑骆驼、溜索道了,到了开学,就有公交车来接孩子,娃娃们少吃些苦,我们也放心?!焙铀怠?/p>
这是新疆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吾格亚提盘山公路(2019年10月2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2019年,全长207米的皮勒村大桥建成,村民走出大山的路更便捷了。目前,全村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40人,入学率100%。以前因道路难行或家庭贫困失学、辍学现象再没有了。
这个曾因贫困出名的边境山村,如今已把贫困远远甩在身后。胡加的家距村委会12公里,是全村最偏远的一户人家。“2016年就脱贫了!”胡加自豪地说,“每月有2600元固定收入,家里还有粮食和草场补贴,我的任务就是守好边?!?/p>
守土护边是帕米尔高原各族居民世代传承的使命?!霸谡饫?,他们护的不仅是山,更是家与国?!彼叵匚榧峭醺S阉担恍┣嘧衬曛鞫胗Ъ崾厣嚼?,更多人选择搬迁下山,进城务工,发展产业,彻底摆脱贫困。
两年前,斯提瓦力迪·司马义和苏来曼·司马义兄弟俩还是高原上的贫困牧民。在脱贫政策扶持下,两家人先后搬迁下山。
“弟弟2017年先搬下来,住进了安置小区,还分得一个扶贫温室大棚,”哥哥斯提瓦力迪说,“让我惊讶的是弟弟学会了种甜瓜和蔬菜,当年收入就有2万多元,第二年就顺利脱贫?!?/p>
2019年春天,哥哥也下定决心搬迁?!八幌牍舷执拿篮蒙??”斯提瓦力迪说,高原环境恶劣,医疗卫生条件差,前些年爸爸就因突发心脏病、无法及时救治去世,“要是现在,完全有可能抢救回来?!?/p>
这是新疆阿克陶县易地扶贫搬迁点的阿克陶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和阿克陶县昆仑佳苑小区(3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在新疆阿克陶县城郊的昆仑佳苑和丝路佳苑两个易地搬迁安置小区,安置了从帕米尔高原山区搬迁下来的1万多贫困人口。安置房通了水、电、暖,小区内还建有医院、幼儿园、活动中心等。
在新疆阿克陶县现代设施农业产业扶贫基地,工人在育苗温室内搬运菜苗(3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新疆各地农村、城镇建成安居工程数百万套,1000多万群众喜迁新居;农牧区医疗设施条件明显改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标准化率均达100%。
天山以北,阿尔泰山脉东南侧的青河县紧邻中蒙边境,高山高寒,冬季漫长寒冷。土地贫瘠曾让牧民频繁地“逐水草而居”,青河县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
在新疆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工作人员为当地农户铺设入户光纤(6月10日摄)。目前,喀什地区已实现光纤入户全覆盖。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如今,一座新镇在青河县东南方向拔地而起,楼宇崭新,基础设施齐全便利。这里成为北疆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点,4000多名农牧民入住。
这是2019年8月9日拍摄的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阿格达拉镇。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兴业:腰包鼓了 脑袋富了
在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阿合雅镇吐曼村沙棘苗圃基地,员工在培育苗圃(11月7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曼 摄
在中哈边境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原野上,散布着田垄整齐的沙棘林。沙棘——这个颜色橙黄、味道酸甜的小果实,如今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豆子”。
农民艾麦尔·达吾提在过去45年中,也像沙棘一样在这片土地上艰苦生活?!按用挥邢牍臣崛梦颐峭哑对鍪??!彼怠?/p>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乌什县因地制宜、结合本土特色,把发展沙棘产业作为带动农牧民脱贫致富突破口。经过一年发展,沙棘苗圃基地已初具规模。艾麦尔·达吾提也“转型”为种植员,实现稳定就业。
“不仅要‘拔穷根’,还要推动产业发展质效双提升,提高产业带贫、益贫能力,助力贫困户脱贫又致富?!蔽谑蚕胤銎栋斓匙槭榧撬锕?。
一名牧民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格达拉镇扶贫搬迁养殖区工作(2019年8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沙达提 摄
在新疆辽阔的边境地区,特色养殖、纺织服装、民族手工业……这些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已成为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
帕提古丽·吐尔逊每天早上都会穿上干净整洁的工作制服,步行十分钟来到工作厂房,这是一家位于喀什地区莎车县扶贫产业园里的食品加工企业。
“过去总以为核桃和巴旦木只是零食,眼下我们亲手把这些干果加工成高档油料,感觉非常神奇?!迸撂峁爬鏊?,驻村扶贫干部帮她联系到这家企业时,她没有任何技术,一年来边工作边学习,成长为车间技术骨干,“每个月拿到4000多元工资,我家彻底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p>
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实施平整拓宽改造后的通往一处偏远山村的乡间道路(5月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胡虎虎 摄
从北疆戈壁到南疆高原,一座座扶贫车间让许多贫困妇女第一次“走出家门”,领到人生第一份工资。截至2019年底,新疆纺织服装产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00多亿元,带动就业人数近60万人,其中相当数量是女性员工。
圆梦:奔向小康 拥抱幸福
新疆霍尔果斯市城区一角(6月27日摄)。新华社发(林波 摄)
霍尔果斯,自古以来就是丝绸之路北道商贸重镇,声声驼铃响彻千年。如今,商旅驼队已被中欧班列所取代。
海路尔·吐拉洪出生在伊犁河谷一个牧民家庭,他没想到家传的烤馕手艺,会让他成为外贸企业的员工。
霍尔果斯馕产业园的员工将成品馕放至展台(7月4日摄)。新华社发(郭杰 摄)
在中国和哈萨克斯坦边境口岸的霍尔果斯馕产业园,厂房宽敞整洁,一个个环保智能电馕坑整齐排列,先进数控系统显示馕坑温度,一个馕用多少面粉、油、配料都有着统一标准。
海路尔和其他500余名贫困群众在这里就业,“现在月工资3000多元,相当于过去半年的收入,”海路尔说,“这里能挣钱,还能学到现代食品加工技术,很多朋友通过在这里打工实现了脱贫?!?/p>
在新疆霍尔果斯市莫乎尔卫生院,社区居民接受免费健康体检(2019年3月23日摄)。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奋力搬掉“贫困”这座大山后,为了巩固提升脱贫成果,霍尔果斯市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就业,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人人有事干、月月有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得到解决,贫困发生率降至零。
帕米尔高原上的易地扶贫搬迁户古丽汗·艾则孜今年开了一家饭馆,因为紧邻中国和吉尔吉斯斯坦通商的吐尔尕特口岸,一些外籍商人也成了常客?!懊幌氲轿夷艹陨稀诎斗埂??!彼怠?/p>
工人在中欧班列乌鲁木齐集结中心吊运货物(3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菲 摄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后,当地扶贫部门把138户贫困牧民扶贫搬迁到口岸附近,完善店铺、市场等设施,鼓励他们利用口岸资源和区位优势创业。
古丽汗的饭馆就是借助扶贫资金建立的。她说,饭馆每月能挣4000多元,丈夫在口岸里做库管每个月也有3000元收入,“搬迁下来的乡亲们都脱贫了?!?/p>
新疆阿拉山口站综合换装库(三区)内等待换装的集装箱(9月29日摄)。新华社发(于苏甫·艾尼 摄)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扶贫办介绍,对退出的贫困县、贫困村、贫困人口,在过渡期内,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全面完成脱贫任务基础上压茬推进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新疆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有力激发2500万边疆儿女爱国之情,形成爱国兴疆强大合力。
站在新的起点上,新疆正奋力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带领边境地区各民族群众再创新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