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11月25日电 题:凉山深处有“黄金”
新华社记者吴光于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阿尼米村,夏纪毅(中)陪着村民吉克阿作的孩子走在村里的小路上(8月14日摄)。夏纪毅是单身母亲吉克阿作的5个孩子的“干爸”,对孩子们学习生活的关心无微不至。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初冬时节,四川大凉山迎来传统的彝族新年。四川省近日宣布该省最后7个贫困县“摘帽”,7个县全部在凉山彝族自治州,这个好消息让今年的彝族年更显喜庆。
好不容易盼来假期的昭觉县龙沟乡党委副书记夏纪毅却没闲着,这几天他带着乡亲们做出来的“黄金茶”,跑到一家知名企业谈产业合作。
“到凉山挂职搞脱贫攻坚快三年了,我的使命即将告一段落。下一步要接续乡村振兴,必须把产业做大做强,就算帮扶队走了,产业还能良性运转?!毕募鸵闼?。
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的教师夏纪毅年纪不大,却早已生出白发。过去三年,他与家人聚少离多,错过了一次又一次孩子的开学典礼,用辛勤的汗水,在大凉山深处为老乡们留下了一片“黄金”。
龙沟乡平均海拔2450米,最高处达到3200米,常年被云雾笼罩。乡政府离县城70多公里,山路崎岖,去一趟县城得三个小时。老乡们祖祖辈辈靠种玉米、荞麦、土豆为生。
“在学校的时候,我一直研究黄芩,来到这里之后,就思考怎么将专业知识运用到脱贫攻坚上?!毕募鸵闼?。在做足理论与市场调研后,他制定了走黄芩产业脱贫的路子。利用专业优势,他先后申请到西南医科大学和凉山州科技局的项目资金,2018年初开始了科技扶贫试种。
然而大山深处的老百姓思维传统而固执,要让他们改种黄芩,困难重重?!爸荒芎偷钡氐母刹恳黄鹨换б换У刈龉ぷ鳎惺焙蚩嗫谄判乃岛昧?,过一晚群众又反悔了,还得再去?!毕募鸵闼?。
阿尼米村村民吉克阿作是一个单亲母亲,自从丈夫去世后,她独自拉扯5个孩子,生活过得异常艰辛。经过夏纪毅反复上门劝说,她同意将家里4亩多地试种黄芩。
黄芩种植不需要投入太多人力管护,特别适合吉克阿作这样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当年黄芩亩产达到920斤,每亩收益3220元。
去年,夏纪毅从《本草纲目》中找到黄芩叶制成“黄金茶”的记载,兴奋不已?!罢庖馕蹲盼颐堑牟盗茨芗绦由?!”他找到雅安蒙顶山的资深茶人,通过近4个月研制和不断地试验,摸索出用黄芩嫩叶制作白茶、红茶、绿茶的各种工艺,这让黄芩的亩均收入提升到5000元。这样一来,龙沟乡的集体经济纯收入再增加20余万元,累计达到60余万元。
截至目前,龙沟乡已建成250多亩的高海拔黄芩种植基地,直接带动100余户近600名贫困人口脱贫,1000多名非贫困人口增收?!叭旯抑?,我始终对工作保持着敬畏,不曾懈怠,与当地百姓朝夕相处,建立起深厚的感情?!比臧锓龉ぷ鹘咏采谂笥讶镄吹?。
夏纪毅告诉记者,在龙沟乡,黄芩在高海拔土地上顽强生长。而他的身后,还有千千万万的扶贫干部,突破了自己的极限,在贫瘠之地种出了“黄金”,不断超越自我,创造奇迹。
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夏纪毅(左二)指导在此工作的当地彝族百姓如何将新采摘来的黄芩芽叶挑选后制作“黄金茶”的第一步工序——萎凋(8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阿尼米村,村民吉克阿作(左一)与孩子们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0平方米的新居前拍摄合影(8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金野以匹村小叶坪社境内的海拔2850米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上的黄芩种植基地,来自西南医科大学的夏纪毅(右二)和该校派出的驻村工作队员俄且莫机(左一)为当地彝族群众讲授黄芩种植和采摘技术(8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夏纪毅查看包装好的黄芩茶成品(8月14日摄)。?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阿尼米村瓦西社的黄芩种植基地,17岁的石扎里布在采摘黄芩芽叶(8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金野以匹村小叶坪社境内的海拔2850米的波火尔且高山坡地上的黄芩种植基地,夏纪毅(右)为当地彝族群众讲授黄芩种植和采摘技术(8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的“黄金茶坊”, 夏纪毅(左)指导在此工作的当地彝族村民吉克尔日制作“黄金茶”(8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龙沟乡阿尼米村,夏纪毅去看望村民(8月14日摄)。 新华社记者 沈伯韩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