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8月16日电 题:“江南红巷”映初心
新华社记者李平
距西湖1.5公里的地方,有条始建于南宋时期的小巷。这条长不足1000米的浅浅小巷里,因有毛主席视察纪念馆、中共杭州小组纪念馆、钱学森故居等场馆,被誉为“江南红巷”。
近年来,这个“江南红巷”所在的社区——杭州市小营巷社区,持续发扬爱国卫生运动精神、做实做深城市治理,筑起了基层社区党建工作的新高地,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也大幅提升。
“爱卫”理念持续传承
初秋时节,走进青砖黛瓦、刻窗飞檐的小营巷社区,处处透出洁净与清爽。
吃过晚饭,63岁的吴小春每天习惯性地到附近的墙门院落走走看看,当发现哪里有烟头纸屑时,就拾起丢到垃圾桶里;当看到哪里管网破裂或植被损坏了,及时向社区工作人员报告。
作为社区的老居民,吴小春为小营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发源地的“身份”深深自豪。
雨中的小营巷。新华社记者黄宗治摄
1958年1月,小营巷成为全国爱国卫生运动的一面旗帜。已是社区第8任卫生委员的朱凌翔告诉记者,从那以后,小营爱国卫生运动的传承接力从未停息,每天都有许多像吴小春一样的热心居民,成为建设美丽小营的“公共卫生员”。
2017年,小营巷社区启动了垃圾不落地3.0版行动,社区联合居民、志愿者、物业,建立了垃圾袋使用约定、分类约定、配合时间约定等规范。目前,社区垃圾的分类率保持在90%以上,日均垃圾减量达35.1%。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小营巷社区再次掀起了一场新的爱国卫生运动,“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成为社区群众的行为自觉,“社区—网格—楼道—责任点”四位一体的防疫工作格局,让社区成为抗疫的坚强堡垒。
志愿服务成社区时尚
年累计服务时间达600个小时的张碧珏,是社区“红巷老舅妈”服务团队的成员,不管是居民矛盾调解、困难老人慰问,还是垃圾分类讲解、五水共治巡河,都有她的身影。
去年12月,龙华巷小区启动停车位增设工程,围绕要不要增加停车位、车位设在哪里、建成后车位如何管理等问题,作为矛盾调解员的张碧珏,没少往小区跑。
“因为新增车位涉及小区绿化的调整,有几棵树需要移栽别处,有的居民就不乐意了,认为窗前栽树会影响采光,而一些居民担心窗前移树了,自家隐私也没了,各种想法都合不到一起?!闭疟嚏逅?,最后在她和社工人员的多方努力下,事情才得到圆满解决。
“红巷老舅妈”志愿者在社区巡逻。(小营巷社区供图)
除志愿服务暖人心,小营巷社区居民也以力所能及的爱心捐款帮助他人?!?019年时,200多名社区居民积极响应政府‘春风行动’号召,向困难家庭捐款2.4万多元?!毙∮锷缜澄榧遣荑∷担昀?,小营巷还吸收外国留学生、辖区单位员工充实到公益服务工作之中。
据了解,通过大力培育“向善向上向美”的社区文化,小营巷社区已逐步形成“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挤时间当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文化。截至目前,社区共组建各类志愿服务队8支2181人,2020年志愿者累计服务时长达37万余小时。
打造“墙门里”的共同体
地处城市中心区的小营巷社区,既是一个居住人口过万的社区,也是一个大部分房龄超三四十年的老旧小区。
“我们社区有3600多户1万余人,目前最大压力是完成2800户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辈荑∷担娑粤看竺婀阋蟾叩母脑烊挝?,他们通过打造“墙门里”的共同体意识转化为共治的合力。
曹琛说,为推进改造工程,社区一方面利用微信等线上平台,随时随地向有疑虑的小区居民解读改造政策,做到“政策咨询有问必答”;另一方面,发动40余名“红巷老舅妈”等志愿者开展“敲门”行动,分楼分幢征求居民意见,期间汇总电梯加装、停车管理等问题意见200余条。
“通过‘敲门’行动、邀约行动、携手行动,我们还敲开112家辖区单位党组织、625名在职在册党员的门, 党建联盟共同参与社区改造?!辈斡搿扒妹拧毙卸闹驹刚咚锪崦浪怠?/p>
辖区单位腾出门面房作为社区居民的养老房、小区居民积极参与项目改造设计与质量监督、社区新增2000平方米公共空间……自去年底实施微改造以来,小营巷社区在“墙门共同体”改造中变新变美变和谐。
曹?。ㄖ校┎渭由缜懊袂橹蓖ǔ怠被疃?。(小营巷社区供图)
“以前楼道连个路灯都没有,黑漆漆的,上个楼梯得摸着墙?!鄙缜用裉锘崴担罱∏サ览镒吧狭烁杏Φ?,晚上她回家再也不用摸黑了。不仅如此,社区原来乱七八糟像蜘蛛网的电线没了,绿化植被多了,环境变得越来越赏心悦目。
“面对‘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的荣誉称号,我们将化荣誉为动力,牢记‘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的嘱托,将群众身边的小事办好办实,让老墙门里透出更多幸福感和获得感。”曹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