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塞尔维亚切内兹6月16日电通讯:有朋自东方来——一座孔子像延续两代中塞情
新华社记者韩建军 王慧娟
切内兹村位于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以北100多公里,开阔的原野,宁静的乡间小道,一派田园风光。近一段时间来,这里备受媒体关注,缘起一座孔子铜像。
记者日前来到切内兹村,见到了铜像制作者、塞尔维亚知名雕塑家瓦西列维奇。瓦西列维奇已至古稀之年,满头白发,但依然精神矍铄。他热情地将记者领进房间,介绍起孔子铜像的故事。
孔子铜像通体金黄色,头戴玉冠,手持朝笏,形态逼真,仪态威严。铜像连同基座高3.2米,将被安放在位于贝尔格莱德市的中国文化中心。
这座铜像来历非同寻常,凝聚了塞尔维亚雕塑家师徒两人近20年的孔子情缘。
瓦西列维奇向记者动情地讲述起铜像制作历程。他告诉记者,完成孔子铜像是他的老师、已故塞尔维亚雕塑家索尔达托维奇的心愿。
索尔达托维奇是塞尔维亚著名雕塑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1997年,索尔达托维奇的好朋友、塞中友协主席拉多舍维奇找到他,请他制作一座孔子雕像,以展现中国文化,见证两国友谊。索尔达托维奇高兴地接受了这一提议,立即着手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为制作雕像做准备。
瓦西列维奇说,老师索尔达托维奇热爱中国文化,了解孔子在中国文化中的崇高地位,对孔子雕塑格外用心。他清楚地记得,索尔达托维奇花费大量时间研究孔子,阅读有关孔子思想的书籍等。索尔达托维奇还经常与老朋友、同样热爱中国的拉多舍维奇讨论孔子和中国文化,以获取更多信息,丰富雕像细节。
这期间,瓦西列维奇作为索尔达托维奇的助手,参与了孔子雕塑制作的准备工作。瓦西列维奇说:“老师做事严谨,要求严格,注重每一个细节。”经过艰苦努力,两人一道打造好了孔子雕塑石膏模,但受困于资金等问题没能铸造成铜像。
索尔达托维奇2005年去世后,雕塑石膏模由于受潮等原因受损严重。但瓦西列维奇决心继承老师的遗愿,完成孔子铜像的铸造。
瓦西列维奇一边全力修复受损的雕塑石膏模,一边研究孔子。他说:“一方面,我要完成老师索尔达托维奇生前心愿,尽最大努力忠实地表达出老师对中国人民的感情;另一方面,我本人对孔子充满敬意。实际上,通过制作完成孔子铜像,在我心中,孔子已经成为我的老师?!?/p>
孔子铜像近期终于铸造完成。在铸造过程中,瓦西列维奇还得到了当地一家雕塑公司老板斯塔尼希奇的大力支持。斯塔尼希奇说,能参与铸造孔子铜像,他感到很骄傲,因为孔子代表着中国文化,“中国是塞尔维亚的好朋友,一直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支持我们”。
有朋自东方来——一座孔子铜像饱含着塞尔维亚两代雕塑家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见证了中塞两国人民的友情,也是中塞文化交流开花结果的最好见证。
近年来,中塞两国人文教育合作不断提升,两所孔子学院先后在贝尔格莱德和诺维萨德开设,汉语教学也被纳入塞国民教育体系。越来越多的塞尔维亚人,尤其是青少年对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正如塞尔维亚汉学家普希奇所说:“孔子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通过孔子和孔子学院,塞中两国人民不断加深了解、增进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