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安全主体责任更明确(民生三问)
核心阅读
日前,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在电梯的开发、制造、使用、维护等环节明确了电梯安全的主体责任。而针对老旧住宅电梯的整改,则要求地方政府畅通资金提取通道,明确资金抽取机制。另外还提出建立“物联网+维保”及“保险+服务”新模式,推进电梯维保的人性化、科技化和信息化。
电梯是“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据保守估计,全国每天有15亿人次乘坐电梯,电梯已成为百姓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垂直交通工具。与此同时,我国也是电梯生产和使用大国,电梯保有量、年产量、年增量均为世界第一。2017年我国电梯生产量、新增量分别为78万台、68万台,在全世界占比分别约为75%、65%。
日前,国办印发了《关于加强电梯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针对老旧住宅电梯隐患多、部分维保偷工减料等问题,《意见》给了哪些应对之策?对此,记者采访了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有关负责人。
问 各方主体责任咋分
记者:电梯安全涉及多个环节、多方主体,各主体责任如何界定以防相互推诿?
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局有关负责人(以下简称有关负责人):电梯安全涉及房屋开发建设、设备制造安装、使用管理、日常维护保养等多个环节,涉及楼宇建设单位、电梯生产单位、电梯产权单位(或共有产权)、使用管理单位、维保单位等多个主体。目前存在着各方责任不明晰、安全主体责任未能有效落实的问题。对此,《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相关主体的质量安全责任,以推动主体责任的落实。
在房屋建设环节,有些房屋开发建设单位为压缩建设成本,存在减少电梯数量、缩减电梯载客人数、降低电梯选型配置水平、忽视电梯质量等现象。对此,《意见》特别强调了房屋建设单位应当对电梯井道、底坑、机房等依附设施的设置和土建质量负责,并按照建筑设计规范等要求,保障电梯选型和配置符合相关规定,满足乘客乘用的需要。
在制造安装环节,针对部分电梯生产企业降低产品质量抢占市场的行为,《意见》规定,电梯生产企业不但要对电梯制造、安装质量负责,还要做好在用电梯的跟踪监测,为使用管理单位提供技术服务等。
在使用环节,根据法律,电梯所有权人应当对电梯的使用与管理负责。但住宅电梯一般是多业主共有,业主再委托物业公司对电梯实施管理,这样物业公司即承担电梯的使用与管理责任。
实际工作中,因业委会难以对物业实施有效监督,一些物业公司对电梯投入资金不足、制度不完善、管理不到位,造成电梯加速老化、带病运行等现象。特别是有的物业公司“以包代管”,错误认为将维保业务承包给维保单位,自己就不需要履行管理责任。对此,《意见》强调了电梯所有权人或其委托管理人应保障电梯使用安全,要建立安全管理制度、配备相关管理人员,对电梯做好日常检查,对维保工作进行监督,做好值班,乘客困梯要及时安抚,及时通知维保单位实施救援等。
在维?;方?,针对目前电梯维保企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存在部分维保企业低价竞争、偷工减料、流于形式等问题,《意见》强调了维保单位要保证其维保电梯的安全性能,一方面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另外还要做好应急救援工作,在得到电梯困人等信息后,快速到达现场实施救援。
问 老旧电梯如何整改
记者:老旧住宅电梯隐患多、整改资金难筹措,怎么办?
有关负责人:截至2017年底,我国使用超过15年的电梯约30万台,占全部在用电梯的5%。随着时间推移,电梯老化问题还将集中显现。经专项抽查发现,使用15年以上的老旧电梯故障明显增多,甚至可能引发事故,对其进行大修、改造、更新,尤为必要。
然而,对老旧住宅电梯进行整改,钱从哪里来是难点。一方面是专项维修资金提取困难,虽然便捷提取住宅专项维修基金用于电梯急修和更新改造的意见已经出台,但由于缺少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管,业主普遍担心物业维保套取专项大修资金,电梯大修改造费用的使用依然较为困难;另一方面,许多老旧房屋,特别是早期售后公房、房改房、回迁房等房屋缺少维修资金,住户普遍经济能力较弱,靠住户筹措经费较困难,资金问题难以解决。
本次《意见》要求地方政府要因地制宜制定电梯更新改造大修有关政策。一是畅通维修资金提取渠道,出台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既要便利地提取维修资金,明确紧急动用维修资金程序,同时也要建立有效监管机制,防止恶意套取专项大修资金,打消业主的担心;二是明确维修资金缺失情况下资金筹措机制,解决部分房屋维修资金缺失、电梯更新改造难的问题。例如有些地方将部分维修资金建立之前,没有维修资金的房屋,纳入“为民办实事”项目,采取住户出资、政府补贴的政策,解决电梯改造资金。
问 维保难题有啥新招
记者:《意见》提出“物联网+维?!钡刃履J?,与现有维保模式相比,有哪些改变?弥补了哪些不足?
有关负责人:现行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闭庵止娑ǖ哪康脑谟诒U系缣菽芄坏玫阶罨镜奈けQ?,但是难以适应不同质量水平、不同使用环境的电梯。例如,地铁等公交枢纽中的电梯,其高负荷、大运量、长周期的使用条件要求保养的周期更短,而部分乘客密度低的专用电梯,维保周期则可以长一点。因此,采用技术手段对电梯进行实时状态监测,实施有针对性的“按需维?!保俏9ぷ骺蒲Щ⒄沟姆较?。
“物联网+维?!笔且恢衷げ庑晕?,借助物联网手段准确了解电梯的运行参数和风险状况,进而依据其风险状况进行维护保养?!拔锪?维保”的按需维保模式目前已在南京、宁波等地开始试点,通过电梯远程监测技术手段,试点实现物联网线上检查维护和现场保养维护相结合的按需维保模式,使电梯维保行业越来越向着人性化、科技化方向发展。
记者:电梯责任保险的加入能为维保行业带来哪些改变?“保险+服务”新模式有何优势?
有关负责人:责任保险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风险管理的重要手段。目前全国已有10多个省质监部门联合保监局制定本地电梯责任保险实施方案,其中电梯最多的广东省电梯投保率达80%,很多电梯事故经保险及时赔付,有效救助了受伤害乘客。
有的保险机构推出了“保险+服务”新模式,主要做法是物业公司、维保单位、保险机构签署三方合同,由保险机构统一招标选择规?;?、规范化的维保单位承担维保任务,并根据维保质量支付维保费用。保险机构开发了信息化维保监控系统,维保人员通过手机APP进行维保,使维保过程更加公开透明,防止维保人员偷工减料。同时及时向业主公示维保信息,公众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了解电梯维保工作情况。目前,“保险+服务”模式已在宁波、杭州、福州、天津等地区开展,累计承保电梯1000多台。
保险机构的参与,一方面能促进维保质量提升。从宁波市首批试点的12个住宅小区、537台住宅电梯情况看,维保计划完成率达到100%,平均维保时间从以前的35分钟延长到60分钟,达到“按时保养、保养到位”。另一方面,利于降低社会成本?!氨O?服务”模式提高了维保集中度,通过规模效应降低维保总费用,维保到位后,电梯大修改造周期延长,电梯使用总成本降低。
更重要的是,“保险+服务”新模式更加突出电梯使用管理的安全主体责任,强化电梯乘客与使用管理者的民事责任关系,充分运用市场化机制,实现电梯安全从依靠行政监管为主向社会综合治理转变,促进社会共治机制的形成。本报记者 李心萍
-
智慧城市从来就不是“交钥匙工程”
2018-02-28 08:52:04
-
迟福林:高质量发展中,为何动力变革是关键?
2018-02-28 08:52:04
-
8岁女孩的画,看哭了好多人
2018-02-28 14:16:10
-
出行更便利!时速400公里的智能高铁要来了
2018-02-28 14:16:10
-
58%大学生希望成为职场精英,你怎么看?
2018-02-28 14: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