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成都6月9日电(记者吴晓颖)四只转动的螺旋桨带动无人机在教室来回穿梭,机身上的黑色防护罩可避免伤到学生,无人机拍摄的画面被实时传输到摆放在讲台的投影仪上。从本学期开始,四川大学每周三下午会有一台经过改装的黑色无人机出现在《网络数据挖掘》课上。
这台小小的无人机被学生们称为“巡堂神器”。在讲台前手握??仄鞑倏匚奕嘶模钦馓每蔚慕彩?、计算机学院教授魏骁勇。
为何把无人机引入课堂?记者了解到,无人机“巡堂”不是为了点名、查出勤率,而是用来进行人脸识别研究、捕捉学生们的表情。
从2011年起,魏骁勇着手开始进行“基于课堂内关系网的大数据教学分析”研究,旨在通过视频采集获取课堂内的关系网——包括同学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互关系。
魏骁勇介绍说,通过人脸识别技术,辨别学生脸上的表情可以判断学生对这堂课的感兴趣程度。这项研究可用于指导学生的学习,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通过在课堂上采集学生的表情数据,计算出学生关注度评价指标,绘制出关注度曲线。这个曲线可以反映出学生注意力与老师讲课内容、方式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帮助老师通过关注曲线调整讲课方式和内容。
“这学期使用‘无人机’是在‘基于课堂内关系网的大数据教学分析’研究中加入了无人机的元素,让数据采集过程更为有趣?!蔽烘缬滤?。
魏骁勇告诉记者,前期采集学生选择座位的数据后,通过定量分析构建出同学间、师生间的关系网,验证了传统心理学、教育学的两个结论:即学生课堂表现越开放,学业成绩表现越好;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学生选择座位越靠前和学业成绩优异是呈现正相关关系的。
魏骁勇说,他理想的课堂状态是通过教学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感。对逐渐兴起的数据挖掘技术,本科生并不熟悉,他希望通过无人机收集数据的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来。
对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网友们纷纷表示“很新奇,可以边玩边学”。在教学方法上,魏骁勇一直不走寻常路。早在2012年,他因在课堂上徒手劈砖演示力学原理而走红网络,被称为“劈砖教授”。因独特教学方式而走红的魏骁勇2009年毕业于香港城市大学,获博士学位,他的多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这学期的《网络数据挖掘》课上,魏老师经常使用无人机对学生进行数据采集?!彼拇ù笱Ъ扑慊г貉跏嫱└嫠呒钦?,“相较于其他理论基础课,这堂课能让同学们更直观、清晰地了解到数据从获取、处理到输出的全过程?!?/p>
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大三学生刘焕宇说,魏老师教课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除了讲解基本的算法原理,他还会给同学们解释算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介绍其他学者的相关研究,开阔我们的视野。(参与采写:孟凌霄)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