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上海10月29日电 题:上海艺术节搭建“大舞台” 昆剧戏曲绽放勃勃生机
新华社记者杨溢仁、杜潇逸
随着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的启幕,秋天的申城再度被染上了斑斓的艺术色彩。在这个汇聚了中外演艺精粹的大舞台上,中国传统戏曲获得了广泛关注。
植根传统
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已经迈入了第二十个年头。在此平台上,谈及传统戏曲及剧目的推广,或许你第一个想到的便是著名昆曲艺术家张军。
自2004年携昆曲青春剧《一片桃花红》首次亮相上海国际艺术节以来,经历了十四载春秋,张军在艺术节的舞台上留下了诸多深刻印迹,比如用实景园林的全新方式演绎昆曲《牡丹亭》,比如通过委约作品《我,哈姆雷特》完成了西方经典的中式演绎,又比如将传统昆曲《墙头马上》改编成京剧,通过跨界融合,将昆曲的艺术精神融入到京剧的唱念表演之中。
一次次突破,带来的是一次次惊喜。
艺术节不仅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纷呈的演出,更为演艺创作者打造了一个恣意挥洒热情和奇思妙想的舞台。不论年龄、资历、背景,只要有好的作品,就能登上通向国际舞台的“天梯”。
“中国是一个历史积淀深厚、文化资源丰富、艺术传承悠远的国家。如何背靠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这是时代命题,也是中国艺术家必须思考、必须落实的课题?!痹谥泄一熬缭阂患兜佳萏锴喏慰蠢矗拔蘼凼蔷渥髌返母谋?,还是实验性作品的探索;无论是现实主义题材还是历史题材,只要脚踏实地,初心不改,我们就能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表达,以更加豪迈的情感,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p>
回望初心
中国传统戏曲的再次风靡,离不开新老艺术家孜孜不倦的创新和推介。师承“武旦皇后”王芝泉的“90后”女孩黄亚男就是其中之一。
“以往说起戏曲,总让人觉得有些遥远。眼下,虽然已经可以在很多综艺节目、电视节目中看到戏曲的影子,但真正了解,且愿意买票走进剧场的观众又有多少呢?”黄亚男说,“如何用新颖的方式,为年轻人打开传统艺术之门,吸引他们走进来,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p>
去年,黄亚男在上海创办了昆剧戏曲体验馆“有戏1961”,一堂堂免费的戏曲公开课、讲座、体验课、展览在这里轮番亮相。
“我将大门打开,盼着大家能源源不断地走进来,在学习、玩乐、交流中爱上昆曲,爱上中国传统戏曲。”黄亚男说,“尽管它能否被现代年轻人喜欢还有待时间检验,可我愿意去尝试。这里有一尺舞台,地方不大却注入了来自专业戏曲演员的热情。卸下浓妆、脱下戏服,我们希望能以轻松有趣的方式,向大家呈现戏曲本真的模样?!?/p>
与时俱进
近期,3D昆曲电影《景阳钟》在东京国际电影节相关活动——东京·中国电影周上广受关注。
据《景阳钟》导演夏伟亮介绍,该影片采用了3D电影技术,旨在让观众更身临其境地体验昆剧文化。
“把戏曲作品拍成电影,年轻观众更容易接受。”夏伟亮说,“我们希望通过一些新的手段,给大家一种印象——戏曲艺术应该是很古老、很传统的,但它也可以很年轻、很时尚。”
展望未来,运用当代科技手段激发传统文化活力将是大势所趋。
“科技的飞速发展,正以前所未有的姿态创造着奇迹,为各个领域提供新技术?!碧锴喏嗡担安宦凼茿R、VR、全息成像,还是无人机、传感器、3D打印机等,这些技术都开始被运用到艺术领域、戏剧领域。无可否认,只有与时俱进,我们才能稳步前行,同步于世界的艺术舞台?!?/p>
“昆曲的传承固然重要,跟随时代发展、创新传播同样不容忽视?!鄙虾@ゾ缤磐懦す群煤盟?,“新媒体、新传播方式的诞生,可以助力传统戏曲创作得到多元化的发展,使舞台效果更引人入胜,让戏曲充满新的生命力。我们希望通过各种手段,让大家了解中华文化、尊重中华文化。当然,最终更希望大家能走进剧场欣赏昆曲,让戏曲成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p>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