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武汉6月8日电(记者喻珮、皮曙初)精致曼妙的楚式漆器、纹饰流畅的仿古青铜……具有荆楚特色的“非遗珍宝”在校园内逐一呈现;曲水流觞、青瓦白墙,融汇古今的楚式“居民院落”里蕴含着师徒相教的口传心授。
这是位于古时楚国都城、今日湖北荆州的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它不仅是一所职业教育学校,也是中外游客慕名前来“打卡”的景点,观众在此可尽览楚地的非遗精粹,欣赏传承人的绝活表演。
传承院内共展示8项国家级、39项省级非遗项目,包括汉绣、磨鹰风筝、雕花剪纸、榫印木雕等。楚式漆器当属其中最具荆楚特色、制作难度最高的非遗项目之一。记者步入一间宽敞的楚式漆器陈列馆,各类仿古漆豆、漆碗、漆盘、漆奁等小型漆木器,以及鼓、琴、排箫等乐器依次排开。尤其荆州出土的国家一级文物虎座鸟架鼓的复制品,吸引南来北往观众的目光。
入夏后的湖北,潮湿闷热。但正是这里特殊的气候环境,孕育出最适宜制作漆木器的原材料——天然生漆。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地,漆树茂然生长,漫山遍野?!肮鹂墒常史ブ黄峥捎?,故割之?!?/p>
大漆在华夏沿用已久,天然漆为楚人所用,调剂髹涂之间,浪漫绮丽的楚文化呈现在一件件木漆器上,曾风靡于王室,也流传于百姓。而还原战国时期楚氏漆器的精妙之处是现代非遗传承的关键所在。
楚式漆器髤饰技艺传承人邹德香自1961年学习楚式漆器髹饰技艺,率先在传承院尝试“师带徒”。他告诉记者,楚式漆器制作一直沿用从鄂西采集而来的天然漆液,从木胎雕刻,到数十遍的髹漆,以及少则十几遍、多则几十遍的磨光过程,当代髹漆技艺力争还原2000多年前楚墓中出土器物的样貌。
据了解,截至目前,这座超过1.3万平方米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中心,已建成荆楚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楚式漆器髹饰技艺保护利用设施等完备的教学和展示空间。最初,学生可通过选修课、兴趣班的形式学习非遗技能。直到去年,学校正式成立非遗专业,定向培养学生。
荆楚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传承院院长许小兰介绍,学院设置非遗通识教育课程,包括6个理论课时、10个体验实训课时,让学生深入了解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体验感受非遗传统技艺,增强学生参与非遗?;ご械淖跃跣院蜕缁嵩鹑胃小?/p>
走进一间间工作坊,时间仿佛变得缓慢而悠长。16岁的成亚萍独坐在桌前,手持笔尖炙热的烙画笔,反复练习葫芦烙画技艺。她已经可以脱离草稿,在葫芦上直接烙画、自由创作。
“我学的是护理专业,最开始对葫芦烙画非常感兴趣,有时间就来跟着张远龙老师学画一两个小时,现在我已经决定以此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背裳瞧妓担M梢砸恢被氯?,有一天能超越师父。
和“葫芦烙画大师工作坊”的规模类似,传承院目前共吸引20位国家级、省级非遗技能代表性传承人和工艺美术大师签约入驻,配套建立了20个集非遗?;?、传承、教学和生产为一体的工作坊。楚式漆器髤饰技艺、青铜器铅锡刻镂技艺、汉绣技艺等荆楚非遗项目,均在传承院有了自己的“阵地”。
近年来,大师们累计亲授和培养近千名学生,其中部分学生经过持续4年的刻苦研习,掌握了非遗传承技艺的核心技艺,得以真正延续非遗生命。
一些极具荆楚特色的非遗项目也已走出“深闺”,甚至在米兰世博会等国际性文化交流活动中得以展示,吸引海内外收藏者询价、购买。比如,依托于国家级非遗项目铅锡刻镂技艺而制作、复制的青铜器,以及基于楚式斫琴技艺而制作的古琴,均由指尖的“小手艺”变成了世界范围内的“大生意”。
据了解,从传承院内“走出去”的颇受欢迎的越王勾践剑的仿制品售价高达数万元;一件制作周期长达半年的精美古琴最高甚至可卖到数十万元。由此一来,更多优秀的非遗学生也被吸引留在传承院精耕细作,传承传播。古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实用主义精神在当今的楚地流淌蔓延、生生不息。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