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生命相托的人——记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毛青
“毛青来了,我们就不怕了!” 从抗击“非典”到防控禽流感,从援利抗埃到抗击新冠肺炎,不管在哪个“战场”上,只要看到毛青的身影,战友们就像吃了“定心丸”。大家这样说,不仅因为他是从业30多年感染控制领域的权威专家,更因为他始终心存大爱,是真正“可以生命相托的人”!
毛青(右二)和专家组成员诊断病情。 张旭航摄(中经视觉)
冲锋在前,他用行动让人放心
2月12日,武汉火神山医院刚刚开设的综合科收治首批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作为科室主任的毛青与医护人员一起,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严阵以待。
救护车门打开,一位年近九旬的老奶奶出现在大家眼前。看到老人无法自己走下救护车,毛青立即上前把患者抱下来。
科室医护人员来自陆军、海军、空军、联勤保障部队等多个单位,很多人没与毛青共事过,这次亲眼见到感控专家毫无畏惧与患者“亲密接触”,战“疫”信心倍增。
早在6年前的西非利比里亚,毛青与战友们“全副武装”接诊埃博拉病人,遇到过一位陷入昏迷的患者。
这种病致死率高、易感染,直接接触无疑危险性更大。可毛青却快步上前,双手抱起传染性最强的患者头部。见毛青毫无畏惧,其他几人一起动手把病人抬进病房。 事后,年轻医生小张对毛青坦言:“要是您不上,我们真的不敢上?!?/p>
通过这件事,毛青坚定一个理念:“作为感控专家,给别人信心,不是用嘴巴讲的。你讲得再好,遇到危险不往前冲,别人也不会相信你。”
农历除夕凌晨2点多,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主任毛青刚回到家准备休息,突然接到医院领导的电话:“组建医疗队驰援武汉,征求你的意见?!薄暗比皇俏胰ィ裨蛭曳判牟幌?。”“好,你去大家都放心,一定要把每名队员都平安带回来。”
就这样,已近退休年龄的毛青毫不犹豫向战“逆行”。他说:“党员、军人、医生,任何一个身份都决定了我必须毫不迟疑地往前冲!”
前不久,火神山医院为增加收容量,临时决定成立综合科,增加60张病床。身为医院两个专家组副组长、任务繁重的毛青再次请战担当科室主任,冲到救治第一线。
“既是要拼尽全力治病救人,也是要给大家树立信心?!泵嘤敫呶N廴疚铩⒘倚圆《敬蛄?0多年交道,经常笑称自己是能跑全场的“老运动员”,不上跑道心不甘。
而上了跑道,他才意识到,毕竟岁月不饶人,自己不再是年轻小伙子了。早在出征武汉之前,他的身体就报了警,没等拿到髋关节核磁共振的结果,就上了“战场”。这些天,平素走路带风的毛青步子慢下来了,一贯可以麻利地穿脱防护服,如今每次也要慢个十几分钟,有时走着走着突然就要失控摔倒…… 即便如此,毛青冲锋的脚步仍未停歇,他说:“只要没有大获全胜,就要战至最后一秒?!?/p>
严谨求实,他用科学让人安心
“防控疫情离不开科学?!闭馐敲嗑9以谧毂叩囊痪浠?,他说,传染病救治必须要用专业知识,绝不能盲目乱干。
从金银潭医院到火神山医院,都需要构建一个完备安全的救治流程。这个流程构建得是否科学,直接决定着患者救治工作能否顺利展开。构建这个流程,就是毛青刚到武汉时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
“病区结构合理、规范流程科学是实现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关键?!币搅贫拥执镂浜?,毛青与医疗骨干即奔赴金银潭医院,第一时间完成病区改造设置和规范流程制定,为收治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也为医务人员筑牢了安全防线。
顶层设计离不开科学的精神,具体细节也离不开科学的方法。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初期,有医护人员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装备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引发身体不适,在“红区”呕吐,不得不换掉口罩。在“红区”发生这样的瞬间一级暴露,会不会感染病毒?需不需要隔离?这给当事人和医疗队领导带来很大困扰和压力。
毛青认为不用隔离,原因是患者都戴着口罩,病房里还有新风系统,空气中病毒浓度不会太高,而感染需要一定量病毒的积累,瞬间暴露感染的可能性极低。经过毛青科学的分析判断,当事人一颗悬着的心终于放下,重新投入工作中。
“不隔离不代表不处置?!泵嘟ㄒ槎缘笔氯思忧刻逦录嗫?,多安排休息增强免疫力。类似这样的具体问题还有很多,有的护士在“红区”给病人做穿刺操作时,不小心扎破皮肤表层。毛青给出了“挤、洗、消”三步处置法,既降低了感染概率,也卸下了心理包袱。
“进入‘红区’需不需要戴面屏?”这是初期展开救治时,关于防护的一个争议。有队员觉得面部已经有护目镜和几层口罩的防护,完全可以阻断病毒,而且长时间佩戴面屏会引起眼睛疲劳、绑带压痛等问题。一时间,支持不戴面屏的声音占了多数。
不料,毛青提出反对意见?!罢G榭霾淮魅肥得晃侍?,但你们考虑突发情况了吗?”毛青一锤定音,面屏成了“红区”标配。 就在“面屏风波”第二天,一位护士在护理时,患者突然摘下口罩呕吐起来。“幸亏戴了面屏,要不然感染风险可不小?!闭馕换な肯懦鲆簧砝浜梗岸嗫髁嗣嘀魅稳梦颐谴魃厦嫫?。”
在毛青看来,秉持科学态度加上乐观精神,依靠完整的防护体系和专业力量,必将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
医者仁心,他用大爱让人暖心
“不吃饭就没营养了,怎么回去遛你的小狗狗!”“我明天再来看你,要看到你笑啊!”……近日,一段毛青穿着防护服用重庆话“吼”一位老婆婆吃饭的视频火爆网络,视频拍摄者就是那位老婆婆的外孙女吴尚哲。
老婆婆今年89岁,生活难以自理。因为患者较多、医护力量有限,为了更好地照顾老人,毛青经过协调沟通,将感染新冠肺炎老人的外孙女安排到病房,协助医护人员照顾老人。
据吴尚哲讲,那天,毛主任查房听说老人不吃饭,便鼓励开导她,可老人就是听不进去,毛青便“严厉”起来?!懊魅蚊菜啤侠鳌幕坝镏性毯偶胰税愕墓匕?醋琶嘁槐摺稹磐馄乓槐呶馄乓幢唤牵叶几卸昧髁死?。”
把患者当亲人,用大爱强信心。毛青用一句句亲切的话语、一次次精心的诊疗、一个个暖心的行动,温暖着每一位患者、激励着每一个病人。他坚持每天查房4个小时以上,逐个病床了解情况、修改方案,逐个病人开导鼓励、增强信心,逐个病例深入分析、研究会诊。
“一定要把每一名队员安全带回来!”这既是毛青出征时对医院领导的承诺,也是他对医疗队员的关爱。作为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全军感染病研究所所长,他在抗“疫”一线还承担着防控感染指导的工作。如何做到既要打胜仗、还要零感染,对他来说是一道难度不小的考题。
毛青说:“并不是每个医护人员都有防控传染病的经验,即使制定了严格的工作规范和流程,但稍有疏忽就可能犯下错误、出现感染。”
每天早上7点半、晚上9点半,毛青都会乘坐班车往返于医疗队驻地和火神山医院。这个班车也成了他培训队员的课堂。粪口传播如何防范?遇到病人呕吐怎么办?……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毛青说他热爱自己的专业,愿倾尽所有治病救人、战胜疫魔,但更希望世界永远没有瘟疫,让毕生所学毫无用武之地。(记者 姜天骄 通讯员 李大勇 张旭航 刘远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