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长春5月1日电 题:盐碱地里的种稻梦
新华社记者孟含琪
北方的春耕正在进行中。走进吉林省大安市海坨乡姜家村,农田里响起轰鸣声,打浆机正在整地,陈志民在设备一侧指挥操作。
“这是我新买的设备?!彼缸盘锢锏拇蚪嫠呒钦摺3D暧肱┨锎蚪坏?,他皮肤黝黑,衣服上也沾着泥土。
陈志民并不是农民出身。过去,他在镇里经营了一家饭店和一家商店,积攒了几十万元的积蓄??稍诜沟旰蜕痰晟夂旎鸬氖焙颍训甓级伊顺鋈?,离开镇里,一头扎进农村研究种地。
“小时候我就喜欢看别人种地,一看就是小半天?!背轮久袼怠?/p>
“简直是疯了”“这人有问题”,对于他的做法,不少人在背后指指点点。
陈志民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姜家村。当时正逢国家鼓励土地“旱改水”,他选择在盐碱地上种水稻。
大安市位于吉林省西部,这里是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十年九旱,粮食亩产不到吉林省平均产量的二分之一。
排水冲洗,调配肥料,科学选种……第一年,陈志民租了5公顷盐碱地。在这片白花花土地上,开始试种。
结果不尽如人意。秋收时,粮食产量很低,他投了4万元,却赔了3万元?!案牧夹枰奔?,不能想着短期见效益?!庇腥巳八牌保?。
年复一年,陈志民投入的精力和成本也越来越多。随着800万元的投资“砸”进去,盐碱地土质在改变,粮食产量也逐年增加??吹剿改耆缫蝗赵恋?,亲戚朋友的质疑声少了,有人还借钱给他买农具。
最显著的变化是近五年。随着脱贫攻坚持续推进,村里积极扶持陈志民的家庭农场发展。他承包了140多公顷土地,又贷款购买了现代化农机具,将贫困户吸收到农场工作,年底还给入股的农民分红。
67岁的孙全曾经生活拮据,仅靠2000多元的土地流转费维持生活。如今他在农场打工,每年收入可达2万多元,已经脱贫。
“盐碱地治理功在千秋,改良后的土地产量会越来越高。下一步,我想继续带着村民们致富增收?!背轮久袼?,他打算改良更多盐碱地,栽种一些树苗,也计划养牛,在这里实现更多梦想。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