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7月15日电? 题:在文明实践活动中凝聚社会力量
新华社记者赵琬微
想请志愿者来社区提供文化艺术、医疗健身、助学支教等服务,可以在手机App上“下单”,志愿者看到需求后可报名接受“派单”……这只是北京正在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一部分,这种精准化志愿服务模式,满足群众多元化的需求,成为文明实践活动的一个亮点。
眼下,这项实践活动正在北京各区县推广,不少参与者在开展关爱帮扶、做好邻里互助等项目,从事党群服务、基层治理等工作时,注重实现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努力将思想宣传与惠民服务融为一体。
在北京乡村,有村民遇到水电气热不通、邻里矛盾等难题,通过文明实践站“村民说事儿”制度反映到村委会,大家先“议事”后“办事”,并做记录和“评事”。村民以后有类似的问题参照解决,不用再托人想办法。
随着文明实践活动的逐步开展,越来越多的人自愿参与这一活动。这类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超出了“乐于助人”的传统范畴,成为发展自我、凝聚共识的活跃平台。
参与这项活动,人们自然而然成为传递文明风尚的一分子,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更加清晰了。推动垃圾分类、使用公筷等行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成为自身素质的体现。人们在信息共享,诉求畅通的线上、线下平台积极互动,贡献自身资源与智慧,促进文明实践行动形成良性循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要体现在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等方面,更要体现在社会和谐、文化教育等方面。期待通过更多人在新时代的文明实践,人们能感受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图集
【纠错】
责任编辑:
赵文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