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四院四部打造稳定灵活机制助力人才成长
“大胆试,创新风险我们?!保ù葱鹿适拢?/strong>
“这个平台是国内首个基于大数据架构的产品数据管理工业软件,以‘互联网+’跨单位远程在线协同研发模式,替代原有纸质和光盘的流转过程,全部‘无接触化’开展协同研制业务,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打破了国外垄断,实现了数据管理、技术架构以及研制流程的全国产化?!比涨埃泄教炜乒に脑核牟孔灾餮蟹⒌脑萍芄共啡倨谑莨芾砥教?,入选国资委首批企业数字化抗疫产品和服务名录。
这样自主创新的例子在四部很多。55年来,四部自主研发了多个系列的“国之重器”,几乎每个型号都是我国固体弹道导弹发展史上的经典。突破技术瓶颈,解决关键问题,主要得益于人才的支撑。四部通过打造稳定灵活的体制机制,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充分激发人才活力。
“工作遇到障碍,以前会抱怨,只想着适应。现在却绞尽脑汁地想怎么优化或改变?!鄙杓剖ν鹾觳纸樯埽サジ鲂秃湃砑ば枰饺鋈?,经过技术革新,如今两三个人维护十几个型号;攻克软件无线电核心技术后,彻底摆脱了部分环节“外包”的不便制约;以前老一辈设计师十几个人用手摇计算机,算弹道得算一个月,现在用高算中心替代风洞试验获取八九成的气动力数据,每年能省成本两三千万……据统计,四部70%以上的创新项目,都是科研人员根据自身岗位需求进行的在岗创新。不畏难、多思考、着手干,已成为这里的科研习惯。
“单是众创基金,部里就设立了三种级别,包括部主任创新基金、室主任创新基金和自主创新基金。每年投入均在1000万元以上?!彼牟恐魅沃邮烙陆樯?,以自主创新基金为例,除了自下而上申报,四部还会进行“悬赏竞标”,鼓励个人或团队“揭榜挂帅”,落实“谁能干就让谁干”。只要肯拼搏进取、创新创效,单个项目团队获奖50万元、100万元,个人拿到十几万、几十万的奖励已不是新鲜事。“部里设立了一套容错机制,我们常对年轻人说‘大胆试,创新风险我们担’!”
除了稳定灵活的科研经费支持,四部认真谋划专业技术、管理、技能三支队伍建设及实施人才强部战略的有效举措,从干部选好育好、人才聚好用好、基层堡垒建好管好等方面做好人才培育。
多年前,刚入职四部的一位年轻设计师和同事,打算向导弹专家黄纬禄院士汇报某型号论证情况。没想到,黄院士不开会,而是邀请他们到家里喝茶,询问这位年轻人弹道细节时,都用请教的、极其谦虚的口吻。他虚怀若谷、爱惜人才的大家风范,打动了所有人。
“这个故事在四部代代流传,激励着我们,帮助更多年轻人成为栋梁之材?!币皇抑魅喂铀?,通过专家带领、承??翁獾韧揪?,积极推进人才资源结构调整与优化,努力探索精准培育,采用“集中项目论证”方式,加速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造就战略科技人才和科技领军人才后备军。部里开展“私人订制”的培养计划,确保一人一方案,有针对性地培养青年技术骨干。
每逢周五下午4点,四部的创新工作室都会召开“脑动一小时”活动,青年人轮流采用演讲报告的形式,围绕研制型号、系统、试验中的技术难题热烈交流。隔一段时间,工作室还会举办“型号知识竞赛”?!岸孕氯死此?,单看设计任务书、总结报告学习,难免觉得枯燥。但参加趣味横生的知识竞赛,让我牢牢记住了专业名词,提高了理论功底。”设计师董达说。
对员工生活多加照拂,让科研人员没有后顾之忧,也是四部一直在做的事情。党委书记张邵军说:“近20年来,职工人均收入连年增长。出差职工家里有困难,部里会积极解决;职工生病了,我们也第一时间提供帮助?!?/p>
人才接力生生不息,创新火焰永续长明?!安荒芑钤诖忧暗娜儆?,要抱着从零做起的心态,坚持为人才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攻坚克难,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实现更多颠覆性技术的突破,为国家多做贡献。”张邵军说。记者 刘诗瑶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