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10月17日电(记者卢羡婷、林凡诗)清风徐来,农田悠悠,入秋后的南方小镇有了些许凉意,在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恭城镇庄埠村崇德国学馆,几个村民正在聊天。
崭新的国学馆原本是村里的旧祠堂和废弃的小学校舍。新时代文明实践号角在瑶乡吹响以来,庄埠村积极响应,将连片旧建筑盘活,建设弘扬主旋律、凝聚干群心的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
“以前村里矛盾纠纷多,大家各顾各的,没有凝聚力,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村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越来越高?!弊捍遄ご宓谝皇榧嵌巫谠?。
庄埠村居住着瑶、壮、汉等多个民族,总人口378户1401人。2019年5月,崇德国学馆建成投入使用,占地面积约2700平方米,包括可容纳160人上课的阶梯教室、展示厅等。
村里还成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联合会,依托崇德国学馆,组建了80多人的传统文化义工队及50人的威风锣鼓队,并邀请老师开展国学教育。
李丹是恭城县中华传统文化讲师团讲师,多次来到庄埠村开展活动,她对村子的变化感触颇深:“庄埠村非常重视传统文化学习,从前我们送活动下乡,现在他们主动邀请我们来上课?!?/p>
常年外出打工的彭秋英今年因新冠肺炎疫情留在村里,“以前村里文化活动少,如今有了国学讲堂,到了节假日就开展活动,把大家聚在一起,归属感和幸福感都提升了?!彼担謇锘箍寡∈骱孟备?、好公婆等身边典型和寻找“最美家庭”等评选活动,大家都很重视,踊跃参与。
崇德国学馆开馆至今,已举办20多期讲座。除思想道德讲座、法制讲座、传统文化讲座外,还有农村实用技术讲座等,以此推动庄埠村不断完善村规民约、村民理事会等制度,实现治理有章法、乡村有变化、群众有收获的目标。
不久前,一辆外来汽车驶入村道时,不小心轧死了一只鸡。鸡的主人邓桂英已经84岁,她不仅没有找“肇事司机”麻烦,反而连连表达歉意,“马路是车子和人走的,不是鸡鸭走的,如果路上出现了鸡,那是因为我们没有把鸡关好。”
庄埠村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群众,村风民风发生了深刻变化。此外,村里通过开展农业种养实用技术讲座等,培养出一批批“田秀才”“土专家”。
“国学馆让群众既富了脑袋、又富了口袋,真正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重要阵地和动员、激励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有力平台?!惫С窍匚砍N窀辈砍ぱ钫飨樗?。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