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代的儿童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他们认知世界、适应世界的思维方式跟上一代人相比发生了根本改变。如果把这种思维变化视为教育大楼的地基,那么地基变了,教育大楼也要改,且需要结构性变化,小修小补都不够
家长不能只重视发掘、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童子功,还要培养孩子们的科技童子功,国家应该让各行各业的大师工匠们成为孩子们的导师和科学技术的引路人,培养孩子们的系统直观思维、原理原创能力、民族文化自信,并站在巨人肩膀上教学相长
国际关系演变错综复杂、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变化越来越快……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高速变化的未来,沿袭了两三百年的规模化、标准化、流水线式教育能否适应未来的世界?
在近日召开的首届东钱湖教育论坛上,来自国内外教育、科技、文化、经济、商界等领域的专业人士齐聚一堂,直面教育问题,探讨更好的教育如何发生,以期凝聚智慧,启迪未来。
帮人应对变化的教育
《瞭望》:教育天然承担着为国家未来发展培养人才的重任。在你眼中,新时代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李象益:当今时代正由信息时代向创意时代过渡,适应新的时代需要培养大量兼具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人文情怀的人。这是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前提和有力支撑。
尹后庆:未来社会的不确定性因素会越来越多,这需要培养大量能够应对变化、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型人才。
袁振国:人类已越来越变成一个命运共同体,谁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在全球共同利益视野下,寻找合作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未来需要培养具有共情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才。
余胜泉:今天进入的智能时代,知识和信息的增量正以指数级膨胀,一个人一年接收的信息量比过去一个人一辈子或几辈子接收的都多,人的认知仅靠大脑已很难处理如此繁多复杂的信息,必须借助外脑才能适应越来越复杂的社会。这意味着新时代需要培养能够人机协同的人才。
孙尚传:我们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初期阶段和工业5.0的萌芽阶段,随着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绝大多数大学生学的逻辑、模型等智能化早期的过渡性知识技能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再往前走就必须培养能够创造、使用和治理人工智能的高级人才。
《瞭望》:培养适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呼唤什么样的教育?
尹后庆:能够帮人应对变化的教育。人类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有一些核心素养能帮助人们在面对不确定时以不变应万变。其要义包括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对此,我们虽然还需要经过很多研究才能深入、完整地理解,但有一些已形成广泛共识。比如全球视野、家国情怀、创新创造、驾驭信息的能力等。
李象益:从公共利益转向共同利益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5年11月发表了一篇战略性研究报告——《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相比1972年发布的《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和1996年发布的《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一个颠覆性理念转变是,把教育从公共利益转为共同利益,这意味着未来的教育不能止步于仅为个人生存或积累财富提供工具,还要在关系全球共同利益的问题上有所贡献。
乔治·帕潘德里欧:从全球化视野看,所有人都应该对这颗星球负责任。以全球正在遭遇的大?;鹿诜窝滓咔槔此?,教育要教会人在面对不确定时不是被动的观察者,而是联合起来适应变化,打造美好、可持续未来的创造者。
领悟知识背后的精神
《瞭望》:所谓“未来已来”,就在人们深思未来教育时,一些教育创新实践正在悄悄发生,你从中看到了未来教育的哪些趋势和基因碎片?
袁振国:新冠肺炎疫情中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大规模信息化教学实践,倒逼师生、家长对线上教育的认知和接受度大幅提升,应视为最直接、最深刻,也可能是最持久的创新实践,它预示着线上线下混合教学将会加速到来。
余胜泉:线上线下混合教学,也预示着基于智能技术的规模化教学和个性化培养会得到有机结合。将来线上的虚拟空间会提供成千上万个学习服务,线下的实体空间也会提供成百上千个尊重学生兴趣、与学生能力相匹配的服务,再加上实体与虚拟空间服务的灵活组合,学生可获得因人而异的多样化服务和发展。与此同时,未来优质教育资源的提供还会朝着大规模、社会化协同的方向发展,校内校外的优质资源会出现双向流动,校内的可流到校外,校外的也可流到校内。
尹后庆:单纯记忆学科知识的学习其价值会弱化,但学科知识学习仍然十分重要,因为在知识学习过程中所形成的能力和知识及其所承载的社会价值与文化精神会受到更多重视。今天一些学校通过学习方式变革,比如探索情境化、问题化、项目化学习,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探究,让学生基于兴趣,面对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综合应用学科知识过程中领悟知识背后的精神,这种精神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价值观、世界观,也是一种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更是应对未来各种不确定时以不变应万变的核心素养,这代表着新时代育人的方向。
《瞭望》:如何理解驱动学?;剿魑蠢唇逃?、未来学校的底层逻辑?
尹后庆:今天知识和信息的存储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革。过去找资料需要去公共图书馆,现在全世界发生一件事情,瞬间就可通过网络传播给无数人??梢运担裉斓睦鲜脱竦眯滦畔⑼窃谕皇奔?,过去老师在知识广博上的优势已受到很大挑战,如果延续此前的教育方式,就难以吸引孩子。在这种现实挑战下,此前注重知识传递的教育必须改变,教育功能、方式、手段,包括教育评价势必要重构。
余胜泉:一个直观挑战是,新一代的儿童青少年是网络原住民,他们认知世界、适应世界的思维方式跟上一代人相比发生了根本改变。如果把这种思维变化视为教育大楼的地基,那么现在地基变了,教育大楼就不得不改,且需要结构性变化,小修小补都不够。
袁振国:今天的新知识也在快速增长。根据统计,100多年前知识增长速度是50年更新一次,到1950年,知识更新缩短到15年,而现在,知识增长速度3年就要更新一次。这意味着大学一年级进学校学习的东西,还没有毕业,学的东西就被更新了,如果还延续过去以知识记忆和传承为主的教育,越来越多学生将面临毕业即失业的尴尬,而国家和社会进步也会出现人才乏力。
此外,知识增长的方式多来自学科的综合,像航天科学、海洋科学、生命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社会发展的主导推动力无一不是多学科综合的结果。这就意味着过去注重通过学科知识分化来增加知识的方式已不能适应未来需求,必须在跨学科和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中寻找价值增长点。
培养孩子们的科技童子功
《瞭望》:如果把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视为一面镜子,你觉得它照出了教育现状的哪些短板?未来教育探索中还存在哪些实际问题?
乔治·帕潘德里欧:现有的教育体系,其方法可以追溯到工业时代,就其目的而言,它仍然专注于那些几年内可能会不复存在的行业和专业技能,那些可能由机器人或人工智能接管的工作。就其教学方法来看,该体系更侧重于标准化思维,而不是创新和批判性思维。
尹后庆:受现存考试制度的影响,学生所学知识往往最后变成碎片化记忆,与现实生活缺乏关联,学生也难以习得知识背后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精神。与此同时,目前大量的教育教学还是分学科开展的,与现代社会知识增长的综合化趋势不相符合,也不利于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余胜泉:一些学校虽然致力于改变现状,开发了大量项目型、探究型、活动型和美育课程,但是其中一些只有行为投入,没有认知、思维投入,只走了形式,没有触及过程教育的本质,对学生思维或能力发展有时有害无益。比如一些学校设计课程时忽略与国家课标的联系,也忽略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联系,简单把高等教育或职业教育的课程拿来为中小学用,不仅超出儿童认知范围,有的只是简单要求学生按着套件做出一模一样的东西来,至于为什么那么做却不清楚。
《瞭望》:从补短板和解决问题角度,你有什么思考?
尹后庆:当今时代我们不是不要学科知识,而是要更加注重借助学科知识来发展过程教学、活动教学和探究教学,让学生加强学科知识应用,因为知识只有在应用中才能逐步提升结构化程度,才能与其他知识发生联系,才能让学生看到知识产生的社会价值,生发知识何以产生的疑问,探究知识如何产生的方法和能力。而这些背后恰恰蕴含着知识的社会价值和文化精神,是让知识的学习发挥了真正的育人作用。
袁振国:要让混合式学习成为一种常态,不能疫情结束后再回到原来,继续忽略新兴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巨大影响。事实上,当混合式学习成为常态,人的学习轨迹就可以统一作整体化设计,人的个性化学习就可能会实现,学习效率和品质也会提高,这应成为“十四五”时期教育信息化的重要课题。
孙尚传:家长不能只重视发掘培养孩子们的艺术童子功,还要培养孩子们的科技童子功,国家应该让各行各业的大师工匠们成为孩子们的导师和科学技术的引路人,培养孩子们的系统直观思维、原理原创能力、民族文化自信,并站在巨人肩膀上教学相长。
刘利民:一是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发挥其在促进教育公平,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教育评价体系上的作用,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和治理方式变革,完善全民终身学习推进机制,促进新兴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度融合应用,让技术成为推动教育领域改革创新的强劲动力。二是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学科设置,完善高水平科研支撑、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机制,激发高校人才培养的潜力和活力。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对本科和研究生则以培养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为重点,在专业设置上更加注重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课程设置上更加注重科学知识、思想品德、人文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融合。三是进一步聚焦全球教育发展改革所面临的共同问题,整合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科研机构等多方力量,合作探索解决办法与方案,推动发展经验互学互建,实现全球治理互利互惠,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记者?刘苗苗)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