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1月26日电?题:搬迁户刘高敏的梦想和“圆梦包”
新华社记者施钱贵
住到县城去、自己做生意养活家人,是36岁的刘高敏十多年前的梦想。那时,她和丈夫刚结婚,“当家才知盐米贵”。
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刘高敏一家搬到县城,通过卖“圆梦包”,她的梦想正在一一实现。
刘高敏是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石门乡年丰村人,那里是威宁县最偏远的乡镇之一。在没通高速公路以前,从县城到村里有四五个小时的车程。
靠天吃饭、住茅草屋、打工养家,刘高敏回忆道,结婚不久后公公眼睛失明,婆婆患有肺气肿、肺结核等慢性病,一家人生活非常拮据。有了孩子后,一家人的生活更是捉襟见肘。
为了养家,2006年前后,刘高敏将自己3岁多的龙凤胎儿女留在家中,只身远赴他乡打工?!昂⒆犹×松岵坏茫页雒诺氖焙蚩?,回来也哭?!彼怠?/p>
刘高敏勤快、肯学,“打工的时候都打两份”。几年后,她每个月能挣到四五千元钱,但是婆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存点钱,婆婆病重一次就‘清零’”。她告诉记者,打工近10年,到处奔波却没能攒下钱。
此刻,她的梦想更加强烈。
2015年底,听到有易地扶贫搬迁的消息,她激动不已?!案刹坷炊卑崆ㄊ?,我们很愿意搬,并说服了不大愿意搬的公婆?!?017年初,她们一家搬到了位于威宁县五里岗街道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她实现了“搬进城”的梦想。
搬到县城后,刘高敏又想着做生意的事,她选择了技术门槛低、启动资金少的包子铺。随后,刘高敏参加了当地政府组织的就业培训,并初步掌握了做包子的技术。培训结束后,她买来原料在家里试验,经过多次尝试,做出了比较理想的包子。
说干就干,刘高敏的包子铺就在家里诞生了。由于没有多少启动资金,她和丈夫买了一辆三轮车,在家做好包子后拉到街上去卖。这一卖,就是一年。
和面、擀面、做包子……每天,刘高敏凌晨四五点就起床,开始忙活一天的生意??诟泻谩⑼夤勖?,她的包子很快受到周边群众的青睐,生意渐渐有了起色。
去年,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刘高敏在一个农贸市场里有了自己的铺面?!拔酥С窒窳醺呙粽庋囊椎胤銎栋崆ㄈ褐诖匆担┟呈谐±锏奶坏谝荒昝夥?,一年期满后租金也远低于市场价。”负责农贸市场运营的威宁县易地扶贫搬迁后期扶持产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杨宁告诉记者,除了租金优惠外,公司还对优秀商户进行现金奖励,激发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创业的积极性。
在多方的支持下,刘高敏的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她的包子铺已发展为两个店,每天利润上千元。
为了纪念自己的梦想一一实现,刘高敏将包子铺取名为“圆梦包”,而她的“圆梦包”,正在给她一个又一个的惊喜。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