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场外交精彩纷呈,高潮迭起。
5月15日,中国又将迎来一场国际盛会——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这一文明盛会是由习近平主席亲自倡议召开的。
2014年5月,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习近平主席在峰会上讲话时,首次提到了亚洲文明对话大会:
“中方倡议通过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等方式,推动不同文明、不同宗教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共同进步?!?/p>
2014年5月21日,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在上海举行。新华社记者 庞兴雷 摄
过了不到一年,在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上,他再次发出倡议:
“中方倡议召开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加强青少年、民间团体、地方、媒体等各界交流,打造智库交流合作网络,让亚洲人民享受更富内涵的精神生活,让地区发展合作更加活力四射。”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南博鳌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习近平主席为什么提出这样的倡议?
我们在他的话里可以找到答案。首先,亚洲自身灿烂辉煌的多样文明发展史为对话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漫长历史长河中,如亚洲的黄河和长江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以及东南亚等地区孕育了众多古老文明,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今天的亚洲,多样性的特点仍十分突出,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不同宗教汇聚交融,共同组成多彩多姿的亚洲大家庭?!?/p>
多彩亚洲,风情万种。新华社记者陶明、杜潇逸、杨舟、郑焕松摄
而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交流互鉴对于文明繁荣发展、人类社会进步具有非同一般的意义,这超出了亚洲的地理范畴。习近平主席近年来在诸多国际场合对此进行了深刻阐释:
其中,让人记忆最为深刻、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的一次阐述,来自于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在这次演讲中,习近平主席用生动的语言讲明了对待不同文明应有的态度和原则:
同时,习近平主席还指出了文明互鉴过程中的“误区”:
不同文明之间,是冲突还是对话、是对抗还是合作,这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
因此,由中方倡导和主办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也就具有了鲜明的时代意义——为解答时代之困惑提供新思路,展现东方智慧和大国胸怀。
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说:
出品人:赵承
策划:霍小光、陈二厚
监制:车玉明、李忠发、杜宇
文字:吴嘉林、朱超
制图:苗夏阳、唐兴
编辑:徐庆松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